• 29阅读
  • 0回复

歌颂中国人民武装斗争胜利 空军歌舞团演出“历史歌曲表演唱”受到赞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9
第4版()
专栏:

歌颂中国人民武装斗争胜利
空军歌舞团演出“历史歌曲表演唱”受到赞赏
新华社28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演出的“历史歌曲表演唱”,从8月1日在北京演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出了五十多场,受到首都观众和部队官兵热烈赞赏。
“历史歌曲表演唱”,是以毛主席的有关诗词(谱了曲)作为主体,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流传的五十多首革命歌曲,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编串在一起的。大部分歌曲都配上了舞蹈,以舞伴歌,又以歌伴舞。目前演出暂分为《星星之火》、《反围攻凯歌》、《北上抗日》、《长征》、《抗日出征》、《首战平型关》、《游击战》、《延安颂》等八场。抗日战争末期到开国为止的一些著名歌曲,尚在整理编排中。
这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大型歌舞。演出时,帷幕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嘹亮歌声中拉开。舞台上,天空阴沉沉,乌云在翻滚,反革命的刺刀押着革命志士向刑场走去。突然,一束火炬当空升起。湖南农民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举行的“秋收起义”,燃起了革命武装斗争的火炬。起义军高举着大刀、长矛,歌唱着“跟着领袖毛委员,走上雄伟井冈山,革命要有立脚点,地是根来枪是胆”,起来战斗了。歌声震动大地,红旗漫天飞舞,火炬越烧越旺,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扩展着。接着,唱起了《反围攻凯歌》,这支歌表现了红军英勇奋斗坚决不屈的精神。载歌载舞的“北上抗日”一场中,抒情长歌《十送红军》以它那“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的深情语言和优美舞蹈,打动了观众的心弦。在演出“抗日出征”一场时,舞台上唱起《松花江上》、《保卫大中华》、《大刀进行曲》等歌曲,出现八路军在平型关与日寇拚杀的刀光闪闪的画面,和敌后军民出没在青纱帐里,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场景。这时候,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战士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员哼唱起来。当优美、庄严、雄壮的《延安颂》歌声响起,宝塔山上空漫天红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台上台下此起彼伏地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
“历史歌曲表演唱”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吸收观众意见,使它更加准确、丰富。有一次,刘亚楼空军上将在看到“送郎当红军”的歌舞演出时,发觉有些地方唱得不对,就建议歌舞团请萧华上将来教唱这支歌。萧华上将会唱这支歌,他从头到尾把歌词、曲调和过门都唱出来,还向演员们介绍了另一支歌《渡河东征》产生的背景。
又有一天,观众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同志走进后台,一面向演员热情祝贺,一面说“八月桂花”的舞蹈还有不足之处。说着,她拿起沙发上的毛巾打扮了一下,边唱边舞起来。这位同志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王长德。她告诉演员,当时红军和群众是怎样一边舞一边唱这支歌的。
“历史歌曲表演唱”成了青年一代学习革命传统的活教材。清华大学的学生们说,从演出中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他们表示要努力学习,作革命事业的优秀接班人。解放军某部班长胡宝祥、战士袁林言等看了演出以后说,革命历史的战斗歌声,使他们进一步认清了革命人民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没有武装的革命就打不倒武装的反革命。北京市的一些中学生和民兵,看过演出后,纷纷展开了学唱革命历史歌曲的活动。
空军歌舞团的“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创作,经过了一个搜集整理和反复加工提高的过程。五十多支歌曲和舞蹈,大部分是他们派人到江西、湖南等革命老根据地搜集,从当年红军老战士那里学来的;也有不少舞蹈是他们自己创作的。(附图片)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出的“历史歌曲表演唱”的一个场面:送红军北上抗日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