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丰收声中访梨岘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9
第5版()
专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

丰收声中访梨岘里
走进梨岘[xiàn]里的村口,我们就看见一个高大的拱门,一幅写着“为响应增产一百万吨粮食而战”的红色大型横幅标语,端正地贴在拱门上。拱门的附近便是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委员会副委员长尹铉俊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幽默地说:“梨岘里,过去是连外地的姑娘都不愿意出嫁到这里的穷地方,现在变成人人都关心的地方了。”
平壤市胜湖区梨岘里早先是一个地瘠人稀的地方。朝鲜停战后,朝鲜劳动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从外地动员了一批居民迁移到这里,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年来,社员们积极努力,战胜了重重困难,认真贯彻了青山里精神,连年获得丰收,迅速改变了里的贫穷面貌,使梨岘里合作社成为朝鲜农业合作社中的一个先进社。
今年,当朝鲜劳动党提出增产一百万吨粮食的号召时,梨岘里生产合作社社员们立刻起来响应。一开春,全社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决心为增产一百万吨粮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热情勤勉的劳动,带来了丰收的果实。现在,社员们正计划着多卖给国家二千多公斤余粮呢!正如合作社副委员长尹铉俊所说的:“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按计划,我们今年的生产指标是二千零七十九吨粮食,而实际上,我们可以超额30%完成这个任务。”
这些日子里,梨岘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打谷场上充满了一片欢腾的景象。我们来到合作社的打谷场,这里充满了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男女社员们分成了好几个生产小组,有的忙着赶牛车运稻子,有的把沉甸甸的稻穗高高堆起。脱谷机、卷扬机发出阵阵??的响声。洁净的大米不断地流满了一个个草编的大口袋。青年们一边紧张劳动,一边哼着歌儿。人们愉快地庆贺着又一个大丰年。
丰收给梨岘里的社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家住在打谷场附近的一位七十一岁的老社员金容琏激动地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今年这样的好收成。”同其他社员一样,这个老社员完全沉浸在今年的丰收喜悦中了。
在梨岘里,不论是同社员们谈起由穷变富的经过,或者是谈论社员们的生产、生活情形,常常听到社员们夸奖李信子。
李信子是怎样一个人呢?她是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姑娘,也是朝鲜农业战线上闻名远近的千里马骑手。
朝鲜停战后,李信子同其他许多居民一起,迁到梨岘里。当时,梨岘里是有名的穷地方,土质坏,生产工具、劳动力都非常缺乏,确是困难重重。所以,大部分搬来的居民都不安心在这里落户。李信子在民主青年同盟教育下,懂得要搞好生产,首先得让大家树立安家落户思想。怎样才能帮助大家建立这种思想呢?李信子的答案是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于是,她向上级提出了当宣传员的决心。从那时候起,她每到地里劳动时,总要带着一包宣传材料,利用田头休息时间给大家读报,介绍先进事迹。晚上,她又到各家各户串门,具体帮助新来的居民解决困难,渐渐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安心落户思想。就这样,这位年轻的姑娘博得了社员们的爱戴和一致赞扬,成为生产上工作上的一面旗子。 (韩毓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