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踏遍雪山探银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04
第6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踏遍雪山探银龙
萧群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和祁连山上,我们的高山冰雪队设立了好几处高山冰雪观测站。站的位置都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冰川脚下,也许是我国最高的观测站吧!为了探清高山冰川这巨大银龙的发展变化和积累消融的规律,队员们不分春夏秋冬,不畏风雪严寒,总是战斗在冰雪前哨。他们常将毛主席词里名句略为改动而自豪地用来描述观测站说:“踏遍雪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人们常吟咏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咏雪诗中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高山冰川观测站的周围,确实如此,看不到一只飞鸟,找不到一棵青草,有的是白云苍狗、冰川雪海、碛石沙滩等构成奇伟的景色。要说柴、米、油、盐、酱、醋、菜,自然都得从几百里地的山外运来。这儿空气稀薄,气压很低,烧水到了摄氏七八十度就“沸腾”了(其实是温水),煮面条会变成面糊,大米饭会半生不熟;在山下是生龙活虎般的小伙子,到了高山上,也变得气喘吁吁、步履维艰。但所有这些困难和艰苦却正是队员们征服的对象,他们这些探龙手从斗争的胜利中也产生无穷的喜悦。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是高山冰川上的春天。常言道:“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去年“五一”节,高山上的天气更是瞬息万变。早晨,乌云压顶;中午,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飞舞起漫天雪花,雪花也是多式多样,有圆形,有球形,有菱形,有梭形……干燥轻柔,随风旋卷。深夜,值班的观测队员起床了,他们要抓住雪后天晴的良好时机,进行天气变化、风向定位、雨量测算、冰川动态等项观测。天安门的夜空该是火树银花、五彩缤纷;在这里,却是万里无云,碧天银月,冰川雪海上,一派晶亮。这时,观测员正聚精会神地补充天气预报,可是观测场外忽然有奇怪的“悉索悉索”声,他打开手电筒一照,原来是一只灰毛狼,两眼发出绿光,正在向里窥伺。观测员不声不响、不慌不忙地端起步枪,只听见“碰”地一声,野心狼跌倒在地。狼肉不能吃,狼皮剥开来,正好添一床褥子。
“七一”时,正是冰川上的夏天。这是一个大好晴日,阳光灿烂照冰川,使人难以睁眼,只有戴着有色的太阳镜,才能观测冰川。到了中午,冰川上气温升高到摄氏五度左右(这是全年最高气温)。于是,银色游龙开始喷云吐水,这边冰化雪消,那边水声潺潺,顷刻间,细流汇集,雪水奔腾,有如狮吼虎啸,把一条几百米宽的河谷全部充塞了,洪水在巨石山谷中冲击回旋,最后,奔向山口,给广大的农场草原带去丰富的营养。观测队员们又喜又忙,有的测量流速,有的计算水量,有的观测气温,有的检查渗漏……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西北干旱地区,雪水滋养着沙漠中的绿洲、庄稼花木、牧场草原、村庄城镇。雪水奔流,这是丰收的前奏!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他们还在平坦向阳的冰雪面上,撒上黑化物质(煤粉、炭黑、草木灰、黑土等等),因为黑化物质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热,就可以使冰雪融水增加好几倍。他们给这种科学试验起了一个通俗名字,叫做“人工黑化”。它能使冰川提早融水,更多出水,供应农田灌溉。
而到国庆节前后,却是高山冰川上短促而难得的秋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冰川上也比较平静。观测队员来到冰川脚下,对冰层进行解剖。迎面是一座冰崖,高二百多米,像是一座小雪山。从表面看来,冰崖是银白色的,可是,队员们利用仪器进行解剖以后,就发现:冰崖内部是五彩缤纷、丰富多采的。从上到下,第一层是白色疏松的新雪,成五角形,像是春天怒放的梅花;第二层是灰白色的粒雪,像是万花筒里面的珠子;第三层是乳白色冰层,气泡很多,像是馒头面包;第四层是灰绿色冰层,不透明,像是翡翠琥珀;第五层是绛紫色,像是珊瑚岛;第六层呈天蓝色,半透明,使人们联想到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空;第七层为淡绿色,透明发亮,仿佛是绿色的宝石……这么多的层次变化,并不是孙悟空或者海龙王运用什么仙法造成,这是冰层年龄的记号,是各种岩石化入冰层的标志。在这个佳节晚上,队员们各自忙着收听广播,给远方亲人写信,朗诵总队指挥部的慰问信……忽然听到炊事员在厨房大声喊叫,大家放下笔杆,拿起步枪,把厨房团团围住。原来是一只小白熊,可能闻到烤羊肉的香味,大摇大摆地闯进了厨房,东瞧瞧,西嗅嗅,说什么也不肯出来。炊事员几次撵[niǎn]它,它恼火了,轻轻一掌,就把炊事员的棉袄撕破了。这位“不速之客”看到人群围聚,仍然从容不迫,在厨房踱着“八字步”。大家决定把它收养起来,长大以后也许比猎狗还要顶用呢!
从头年11月到第二年4月,整整半年左右,正是严寒的冬天。冰川大量积累,完全停止消融。这时候,观测队员们就要进行总结,把一年观测到的科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更好地开发利用冰川雪海的合理建议。工作之余,他们有时也全副“冬装”,在冰川雪海上,捉雪鸡、采雪莲以改善生活。那珍贵的雪莲,亭亭玉立,不怕风雪严寒,开放美丽的白色花朵,牧人也常采来治疗腰酸腿疼、伤风感冒。那尾巴比家鸡长,羽毛美丽的雪鸡,不能远飞,却是快步如箭,只有用枪打、用陷阱引诱,才能捕捉到它。一只雪鸡有四五斤重,肉味鲜美肥嫩,真是高山冰川上的珍禽异鸟。
现在,隆冬的高山冰川正是银龙矫矫、雪舞风嘶的时候。戴皮帽,穿皮衣的队员正在继续熟悉银龙,以坚实的脚步行走在冰川雪山,他们热切地望着银龙吐水灌田的日子,那奔流着探龙手劳动的胜利与欢乐的日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