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战胜风灾 赢得丰收 吐鲁番农民冬季生产添干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05
第2版()
专栏:

战胜风灾 赢得丰收
吐鲁番农民冬季生产添干劲
去年遭受了五十多次大风袭击,全县受灾农田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国家帮助下,经过顽强斗争,连续改种补种,加强田间管理,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一九六零年,油料、大麻、秋菜、烟叶、瓜类也都增产,只是棉花和葡萄减收
本报乌鲁木齐4日电 新疆吐鲁番县1961年遭受了五十多次大风袭击,特别是5月31日一场十二级风暴,把夏秋两季庄稼大部分吹毁,造成了半毁灭性的灾害。但是各族社员在国家帮助下,依靠集体力量,在被毁的农田上连续补种、改种,再毁再种。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大灾年扭转为丰收年。夏粮虽然严重减产,八项秋季作物中却有六项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960年6%多,油料比1960年增产约一倍。大麻、秋菜、烟叶、瓜类的产量比1960年有很大增长;棉花、葡萄经过抢救,也减轻了损失。全县农民感谢党和国家对他们的领导和帮助,已超额两百多万斤完成全年征购粮任务,并积极投入冬季生产活动。
吐鲁番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个出产小麦、高粱、棉花、葡萄、甜瓜、蔬菜等农产品的富饶地区。但是,这里气候温差变化大,又靠近天山缺口,春夏常刮大风。1961年大风又多又大,是吐鲁番农民从未见过的。从3、4月份开始,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间先后刮七级以上大风五十多次。5月31日的那次十二级飓风,席卷吐鲁番盆地,使当时即将成熟的小麦和正在出苗生长的秋田作物遭受了严重灾害。全县二十五万亩农田,受灾达80%以上,有六万亩庄稼被风刮得片叶无存。当时正值酷热需水的夏季,蒸发量很大,全县五百一十四条坎儿井,因受风沙灾害大都减流,有一百二十五条被沙埋没堵塞,人畜吃水也发生了困难。
当时季节已晚,改种补种时间特别紧迫。中共吐鲁番县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灾情,确定对策。会议结束后,七个县委书记、两位县长和绝大部分县委委员立即分赴第一线领导抗旱。县级各机关70%的干部、职工也开赴农业第一线,参加抗灾抢种。国家调运了大批救济粮、种籽和现金,包括生长期短的糜子种五万斤,各种菜种两千多斤,化肥二百多吨,帮助农民战胜灾害。
为了给播种准备水,吐鲁番各生产队都选出精壮的青年到坎儿井地下渠道清淤除沙。上井下井吃饭占时间多,许多青年就站在井下淤泥里吃饭。5月31日那次飓风后,全县在七天内共修复坎儿井一百零七条,大渠二百十五条。靠近风口的红旗公社先锋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田间渠道,先后被沙埋没四十二次,三条坎儿井被沙堵塞二十多次,每次风后,社员都及时掏捞修复,保证渠水畅流入田。
在和风灾作斗争的日子里,许多生产队都达到了出全勤。许多犁地、播种的社员住在畜棚里,耕畜一喂好就下地。白天人在地头吃饭,耕畜也在地头。不会使牲口的女社员用砍土镘翻地,使不动砍土镘的老年社员用锄头在地埂、地头点种。红旗公社胜利大队有四十亩高粱种了五次,有四次长出来以后又被大风连根刮走和吹得干青,但是由于社员毫不松劲,终于夺得了亩产二百多斤的好收成。
在抗灾抢种过程中,公社与公社、队与队纷纷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互相支援耕畜、农具和劳力。夏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五星公社建设大队便按照灌水顺序,把七个生产队组成三个协作组,先浇水先种,后浇水后种,保证及时下种。五星公社有些生产队还与相邻的葡萄公社、红旗公社生产单位协作,克服劳力畜力不足的困难。这样,全县改种补种后,播种面积比风灾前还增加了五万亩。经过各族社员努力加水加肥,秋田生长状况超过了正常年景。
(附图片)
冬耕 沈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