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在一个小山庄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07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在一个小山庄里
霍聚琳 宋毓琛
中条山支峰翔山山麓,有一个住着七户贫农的小小的山庄——沟南河村。它是山西翼城县甘泉公社西社大队的一部分。人民公社化以来,这个只有七户贫农社员的小山庄,把远地种成了近地,薄地种成了厚地,坏地种成了好地,低产变成了高产。
他们的土地在山上,大都只有几尺宽,群众叫做“石头缝里的地”。就在这样的土地上,1961年每亩平均产粮二百四十七斤,平均每个全劳动力生产粮食四千四百零四斤。这三年全庄出卖的余粮一年比一年多。1958年卖余粮二千五百二十斤,1959年和1960年增长到四千六百斤、五千七百斤;1961年,卖余粮七千斤。七户社员共喂养着十一头猪和十七只羊,每户平均一头半猪,每二人平均有一只羊。家家余粮,户户存款。社员张其富说得好:“只要人勤,没有懒地。参加人民公社才三年,咱这小小的沟南河,就变成了一个‘金不换’的好庄子。”
老孟迷路
提起这个山庄巧种坏地的事来,先得说一下孟宪温走过的一段弯路。那是1958年的秋天,孟宪温老汉突然要搬到岭上的大村去住。同他合住一庄的王道艮劝阻他说:“老孟呀,你是党员,你不能走。你要走了,全庄几家人,都会冷了心。”他回答说:“我搬到岭上的沟南村去住,同咱这里还是一个生产队。人住到大村,还回来种这里的土地。沟南河我是住够了!”老孟走后第三天,王道艮也搬到了沟南村。另外有两户也在沟南村选择好了迁居的地方。
老孟搬家,牵动了这个小山庄的命运。尽管老孟和道艮天天回来劳动,但是收秋和种麦的进度异常之慢。眼看地要冻了,小麦种籽还放在家里。一天中午,老孟问段福盛:“还是原来的人马,还是那么多的土地,怎么今年的活一直赶不上去?”福盛很不满意地回答:“你两个是全劳力,如今住在沟南村,离这儿三四里,把工夫全跑到路上了。”这天下午,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登华和大队长史永福,带着十几个人来支援他们。史永福问:“老孟,往年农活,全队数沟南河在先;今年住到了大村,怎么叫人支援起来了?”老孟有所醒悟地答道:“说也奇怪,过去我一天能割亩半谷,现在起早搭黑,连一亩也放不倒。”李登华接着说:“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咱们的思想不对。咱这地方,同平川不一样,山高坡又陡,土地不集中。土地在哪里,人就住在哪里,才能不违农时,种好庄稼。”对这个小庄抱有无限好感的张其生插嘴说:“我在这庄上已住了六十七年啦,过去除给地主扛活外,稍种几亩地,一年能收许多粮食。可惜肥少工不到,要是下点工夫,养活十家八家人富富有余。老孟走得很不合适。”
老孟认识了搬家的失策。种完麦子以后,他同王道艮一起又搬回了沟南河。张元旺拉着他的手说:“刮风下雨看天气,沟南河的人时刻看你这个共产党员。你回来就把咱这庄的底子坐稳了。”老孟向大家检讨说:“这回搬到大村住,就跟鬼迷住了窍一样,睁着眼睛走了三个月的错路。”
两个战役
老孟一回来,全庄的人心安定了。这个小小的山庄,又恢复了它青春的活力。随着人民公社的巩固,全庄社员的共同要求是:迅速改变山区的低产面貌。1959年的阴历正月初二,全庄仅有的七个男女全劳动力,集中在张元旺的家里,热烈讨论着“种好坏地”的计策。在这个会上,老孟同大家一起,把全庄耕种的一百零一亩土地,逐块确定了治理的重点,订出了三年治理坏地的规划:坡地变梯田二十三亩,开小片荒地二十亩,小块并大块二十一亩,改良土壤十六亩,修整沟地三亩。这七十三亩土地,1959年治理头两项,1960年治理中两项,1961年完成后两项。段福生笑着说:“这是坏地排号,一口一口吃掉。沟南河快要变了!”
2月的风,仍带有寒气。征服北坡的七勇士,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起早搭黑,切高垫低,挖后垒前。十五天光景,完成了第一个治理工程。原来的一片陡坡地,变成了三十三块梯田。春播期迫近了,人人扛着钁[jué]头,拿着利斧,在岭头开始了第二个战役——开荒,结合地头积肥。老孟从早起下到半崖上,到天黑才上来,一天三顿饭,用绳子给他吊下去吃。棉裤挂破了,棉花吐在外边;手被划破流血了,用毛巾扎住再干。砍下来的各种树枝,一块地里放十几大堆,用土盖得严严实实,烧成了土肥。到了3月中旬,岭头的二十亩土地全部换上了新装。两个战役,只用了三十七天,比计划时间提前了十一天。他们又利用时间,把要种的每块秋田,全部整理了一遍。提前一个节令作好了播种前的一切准备。
再接再厉
1959年,这里获得了从来没有过的好收成。一百零一亩土地,每亩平均产量二百三十二斤,比1958年增长了四十一斤。刚刚治理过的北坡和岭头的四十三亩土地,当年就受到利益,分别亩产谷子和玉米一百四十四斤和二百三十六斤。每亩只产七八十斤的时代过去了!
社员们种好坏地的意志更加坚强了。土地未冻以前,这里就按计划开展了第二年的土地治理工作。老孟和张元旺两人,把能够合并的小块地,逐块作了勘查,带领社员,加高了地塄[léng],摊平了地面。十二亩有“渣板”的土地,全部锨翻二尺,增加了活土的厚度。有四亩土地过去不长庄稼,他们担土垫了三寸多厚。庄子下边的沟里,过去有三亩漫地,历年未修,石坝塌坏,早已冲得不能耕种。瑞雪已经盖住了大地,社员们还不停地修坝担土,设法堵水防洪。经过整整一冬的努力,巧种坏地的三年计划,两年就实现了。不但把七十三亩坏地变成了好地,而且扩大耕地二十二亩。因此,在1960年的大灾年里,粮食亩产仍达到二百零七斤,总产仅比1959年减少了一千多斤。1961年,产量就更高了。他们得到了公社的奖励和县委的表扬,而且比别的生产队分得多,吃得好。社员们正在继续修边垒堰,整理土地,争取1962年丰收的干劲更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