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不愤不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0
第6版()
专栏:

不愤不启
林碧
周恩来总理在欢宴首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晚会上,号召科学技术工作者们,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为了世界和平,树立雄心壮志,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在1962年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这是党对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们的令人振奋的号召,也是一个向科学技术堡垒冲击的庄严的进军令。
《论语·述而篇》中说:“不愤不启”。“愤”,是“启”的动力。正因为有所“愤”,才使人们鼓舞起来,行动起来,立定志向,树起雄心,自强不息。有所愤,有所启,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如果“愤”而不“启”,那个愤也是空虚的,如果连“愤”也没有,那当然就是最没出息的了。
愤,是不是空口说白话?是不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当然不是。它是建立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我们今天的时代,正是万众一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年代。就像恩格斯当年对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所描写的:“这是一个人类所未有的进步和革命,是一个需要而且产生巨人——在思想能力上、热情上和性格上、在多才多艺和学识广博上的巨人的时代。”比起旧中国留给我们的一穷二白的遗产,我们的科学研究的条件要好上不知多少倍,党和国家为科学家们安排了多么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里,人才辈出,他们不再只是几十、几百,而是几千、几万以至几十万的大军了。
古语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发愤本来就是图强之本。科学技术工作恐怕尤其如此。比如说,有些科学工作当年并不能见效,需要日积月累的艰辛劳动,不愤,就不能启;比如说,有些科学研究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践中找出规律,这就更需要自力更生。目前,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还对我们进行了种种封锁,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的封锁,他们自以为他们的高明的、尖端的科学技术,对革命的中国人民是一副杀手锏,但是,它们哪里懂得,这些艰难困苦,只会使我们“愤”而后“启”,只会增强我们的斗志,奋勇前进!
我们的面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正是那种要摆脱一穷二白、排除万难的“愤”,使我们加速上下求索的过程。我们并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气馁。老年人带动青年人,青年人跟着老年人,互相鼓舞,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一心一德,向面前一个又一个顽强的堡垒进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这景象,将要使人民更为振作,使朋友更为高兴,使帝国主义、反动派和一切希望我们倒霉的人更为沮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