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感想和愿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0
第6版()
专栏:

感想和愿望
金山
看了周信芳同志的表演,使我产生民族自豪感——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确是世界上一枝光彩夺目的奇葩[pā]!
周信芳是麒派的创始人,麒派表演艺术最显著的特色是:通过精致、准确、优美、多采的表现形式,刻划出各种生动、深刻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尽管是历史中人或传说中人,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话剧演员的我,想学麒派,首先要学这点。
周信芳对于古老的昆、秦、徽、汉诸曲调,很下工夫,深得其中三昧。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加以新的创造。他对于新文艺也十分重视。他爱好话剧,不仅参加过“南国社”,而且还扮演过《雷雨》中的周朴园。从他壮年时期到现在,和新文艺工作者,始终交往频繁。他对于电影艺术,也很爱好。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他和已故的另一位杰出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一样,非常重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他说:斯氏所创造的许多术语,都非常之好,例如“交流”、“假设”、“潜台词”等等,都十分有助于戏曲演员对人物的创造,很值得学习。
周信芳对于向他请教的后辈演员,曾经提出过五项要求:一、要向生活学习。二、要有良好的基本功锻炼。三、要虚心学习,谨慎接收。四、要多看多演。五、演出时一丝不苟。
我深感这位大艺术家本人,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我们可以从他最近再度扮演的两个人物(萧恩与宋江)身上看到他六十年辛勤劳动的辉煌成果。
要全面评述这两个艺术形象,不是本文的目的,我只举《打渔杀家》中几个小例子,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打渔杀家》这出戏,周信芳演了六十年了。——他六岁学戏,七岁登台的三出打泡之一,就是《杀家》——他对萧恩这个人物,刻划极深。许多显而易见的精彩表演,就不必说了,我举几个极细小的动作为例:一、萧恩听说有人唤他,回头看望之后,强烈地、几乎是叫起来的、却不是大声地说:“——哦,原来是李贤弟。”这就体现了北宋时期梁山事业遭到挫败之后,英雄们四散隐蔽又偶然重逢的热情。二、清晨桂英上茶,萧恩意外地发现女儿仍是渔家打扮,把茶碗重重地向女儿手捧的茶盘上一放,讲了责备桂英的话。这个独创的小动作,体现了老英雄满腹心事和丰富的幕后戏:萧恩隐迹江上是万不得已,一心抚养女儿长大出嫁,可以无牵无挂地另图大业、东山再起,却不料桂英年少无知,偏偏喜欢做个渔民……这就触起他的心事,动了感情。三、杀家以前的三哭,前两次没有哭出来,后一次哭了出来。女儿问父亲为什么要携带庆顶珠,老人由于生离在即,心酸欲哭,但立即克制住了;出门时女儿问父亲为何不关门,老人想到飘零一生无处投奔之苦,心酸欲哭,但又克制住了;船至江心,女儿胆怯思归,父亲怒拨船头,要送她回家,女儿反拨船尾,不肯归去,哭道:“女儿舍不得爹爹!”这时老英雄忍无可忍地把满腔热泪,通过他异常苍劲的音声哭了出来。没有前两次的“忍”,就不可能有最后一次感人的“放”。四、杀家之后,老人一言不发地带着女儿,在十分强烈的音乐节奏中,做了一个前所未做的剧烈姿式,眼望着遥远的前方,满身是劲地下场,这就把剧中人的“远景”,鲜明地告诉了观众。
姑不论整出戏和其他剧目的杰出成就,仅从上列的几个极细小的动作中,使我深深感到:由于他身体力行地坚持向传统、向新艺术学习、向生活学习和自己的勤修苦练,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巨大的激情、高度的控制与强烈的奔放之统一与完整。最妙的是有时并不必借助于显著的说白、歌唱或舞蹈,只通过一些极细微的动和静,体现了“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的高超的艺术意境!
麒派的形成,除表演本身外,还与剧本有关。我听说,为了有助于他的表演,周信芳自己就编写(或与人合作改编)过八九十个京剧本。远在四十年前,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掌班时期,他就自编、自导、自演过六十多个剧目。经过六十年的奋斗,直到他晚年的今天,突出地保留下了《打渔杀家》、《四进士》《青风亭》、《追韩信》、《扫松》、《打严嵩》、《跑城》、《乌龙院》、《文天祥》、《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剧目,在每一个剧目中,都替观众树立了难以忘怀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没有麒派的表演,就难有麒派的剧本;没有麒派的剧本,就很难充分发挥麒派表演的特长。这些具有麒派特色的剧目,经过他和艺术家们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的努力,才获得从多到精、从广到深的辉煌成果,这个成果,无疑地丰富了我国戏曲传统艺术的宝库!
周信芳很重视培养青年演员。直到今天,他始终不渝地以培养后代为己任,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仅是通过一般的收徒弟方式而已,我们眼看着许许多多青年的或中年的男女演员,都与他合班同台,都在他亲自传授和指点之下成长起来,其中有不少演员,都已成为人民所喜爱的名角。我体会,在过去悠长的岁月中,他不仅是在教给青年些什么,同时也从青年身上所特有的朝气中,不断地吸取新的灵感,促使自己的艺术创造更加日新月异,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周信芳的艺术,是不断创新的艺术,这是人所共知、人所公认的事实。其所以能够不断创新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以为是由于艺术家始终与时代脉搏紧密结合的缘故。
作为一个新文艺工作者,我衷心地愿以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961,12,15。(附图片)
周信芳演《追韩信》(中国画) 颜梅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