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阅读
  • 0回复

眼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1
第6版()
专栏:

  眼神
  杨友
我最后一次看梅兰芳先生的戏,是《穆桂英挂帅》。使人难忘的是穆桂英决定挂帅时的那个神情。我记得穆桂英起初脸朝里,背着手,远处传来了阵阵的鼓角声。迎着号角声,穆桂英向后退了两步,把双袖一齐扔了出去,她转过身来,脸上出现了振奋的神情。她眼睛闪烁着一种奇特的亮光,含蓄着最大的决心和自信,无限的热情和希望……。
我总像在哪里遇见过和这略似的眼神。那大约是十一年前的一个狂欢节日,那天正巧下雨。我们游行的队伍在大雨中向前进行。当我们走到天安门时,雨水已经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领队的人举着大旗,雨水顺着他的头发、眉毛一道道地向下流着。那面红旗虽然被雨水打湿了,但是由于它被有力的手举得高高的,被风吹荡着。它呼拉拉的在风雨中飘扬。我偶然侧过头去看看领队人,他大踏步地向前走着,眼睛凝视着红旗,他那眼神……。
不久以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回想起那些日子,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革命的热情。我们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整个沸腾了,人人都盼望着自己能光荣地作一个志愿军。有一天下午,那个平常不爱说话的年轻人突然跑了进来,好像朗诵诗歌似地大声朝着我们说:“同志们,相信我吧!我能把你们所有人的心意全带去,让我作个光荣的志愿军吧……。”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感动了所有的人。后来,他果然去了。
是第二年的冬天吧,我到东北山区去采访,我在一个小火车站附近迷了路,那是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北风呼啸着,天下雪了。突然远处传来了得——得的马蹄声,接着是人的吆喝声和清脆的皮鞭声,有一辆大车朝这个方向赶来了。赶车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停下了车问我上哪儿去。我告诉他地点,他只简短地说:“上车吧!”我有点不大放心,一再问他道路和方向。他笑笑说:“放心吧!坐上我的车是不会把你拉到岔路上去的!”一路上,我总感到这年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天那样的黑,路上的景色只能看到远近起伏的轮廓,但他那向前凝视的欣喜的眼神,好像看到了无限美景。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个赶车人是位农业劳模,那天他正从县里开劳模大会归来,会上他向全县的青年农民提出了增产挑战……。
如果静下来思索一下,我也许还在许多地方遇见过这样的眼神。在火车站上,送别支援建设边疆的同志们时,我遇见过这样的眼神。在紧张的劳动战线上,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也遇见过这样的眼神。无论是谁,一旦他脸上出现这种神情,他仿佛就具有了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虽然逝世了,但他所创造的女英雄穆桂英的形象却战胜了死亡。在今天和未来的生活中,我已经遇到并且还会更多遇到像穆桂英挂帅时那样的眼神,不过比那古代的女将要更坚毅,更明锐,也更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