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福建不少地区农中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办学 办学形式因地制宜 教学内容各有侧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2
第4版()
专栏:

  福建不少地区农中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办学
  办学形式因地制宜 教学内容各有侧重
新华社福州11日电 福建省不少地区因地制宜办好农业中学,为农村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和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莆田县二十所农业中学,去年就为人民公社输送了两千二百多名毕业生。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有的是农闲集中学习,农忙回队劳动。地少人多的晋江专区创办的三十八所农业中学,有二十九所是采取这种方法。当地农民群众认为这样既不影响农忙时劳动力的使用,学生们又能受到系统的教育。在地多人少的山区,一般采用建立生产基地,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形式。闽北山区建瓯县吉阳农业中学师生开垦荒地,建立生产基地,结合教学,发展多种经营,学生既学到了东西,学校经费和学生生活费也能够自给。有些农业中学还根据当地需要,增设专业班或临时举办训练班,为公社生产队培养技术人材和管理干部。仙游县榜头、大济等农业中学就附设有卫生、保健等专业班,为公社培养卫生保健员;赖店、西苑等农业中学分别举办了半个月到一个月的会计训练班,培训出一批财务会计人材。
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农业生产的需要,各地农业中学也有许多改进。各校除一般设有语文、数学、农业基础知识等主要学科外,还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和师资条件,增设同当前生产有关的科目。莆田县黄石农业中学就增设簿记、珠算等课程,把应用文列为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把有关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列为政治课教学内容,尽可能作到学用一致。晋江县河市农业中学按照主要农事季节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学好各项农业基础知识。师生们还到群众中访老问贤,把当地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编成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又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课堂学习和生产劳动,组织水稻、畜牧等研究小组,开展小型试验活动,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许多农业中学的毕业生,通过三年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生产劳动实践,一般都初步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等基本技术。莆田县东崎农业中学结合当地盛产甘蔗的特点进行教学,毕业生普遍学会了甘蔗温床育苗、压蔓繁殖和分类嫁接等多种科学栽培技术。闽西山区连城县的文亨农业中学有些毕业生,把学到的改造冷水田、锈水田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创造了当地低产田水稻丰产的纪录。经过三年学习,许多学生政治觉悟也显著提高,不少学生已参加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农业战线上的骨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