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为了集体长远利益 不怕个人暂时吃亏 程时汉爱国爱社品德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3
第2版()
专栏:

  为了集体长远利益 不怕个人暂时吃亏
  程时汉爱国爱社品德高
他所在的鄂城城关镇竹器合作社为一家钢铁厂加工箩筐,加工费定得过高,他坚持要求降低;下乡支援农民修补工具,有人嫌苦嫌累,怕减少收入,他带头下乡,努力干活;他这种高尚风格受到赞扬,也为竹器社赢得了好名声
本报武汉12日电 不久前,湖北省鄂城城关镇竹器合作社为一家钢铁厂加工了一批箩筐。原合同规定,每担用两个工。工人程时汉做了两天,就向社里反映:“我们包工太高,国家吃了亏,应当把多包的工退给国家。”领导方面研究后,把定额降为一点七个工一担。
做了不久,程时汉发现这个定额国家还是吃亏,提出应降到一点二个工一担。社里有人不以为然,几次开会都争论不下。有的人说,送上手的钱不赚,赚什么钱?有的说,反正钢铁厂是国家的,我们赚来的钱,也是为了增加集体收入。争来争去,定了个折衷办法,把定额降为一点五个工一担。
程时汉心中嘀咕:这样下去,一来国家吃了亏,二来影响了社里的名誉。当时,尽管有人劝他:“你夫妻二人做活,一个月多收入几十块钱不好吗?”也有人说:“你不同意就算了,何必闹得大家对你有意见。”他的妻子也因为受不了各种冷言讽语,要他作些让步。可是,程时汉总觉得不能让国家吃亏,还是直接向中共城关镇委和城关镇手工业联社反映了自己的意见。经领导方面研究,最后确定了每担箩筐一点二个工的比较合理的定额。
共产党员程时汉,从1954年加入竹器生产合作社以来,每次评比,都被群众选为爱社如家的模范。他的爱国、爱社、爱集体的事迹,在鄂城城乡广为传颂。城关镇上的手工业工人正在学习他的高尚品德。
有一次,领导方面动员社员下乡支援农业生产。有的人顾虑下乡跑路多,耽误生产,会减少收入;有的嫌下乡修修补补,原料材料不凑手,又苦又累,不如在社里生产好。程时汉说:“支援农业事情大,不应该只考虑个人得失!”他带头背着工具担下乡,沿村沿户,修修补补,一天干到黑,活儿干的多;有时活儿要得急,还要熬点夜工。社里规定下乡是按天计工资,在社里是按件计算,下乡的工资收入比在社里低。尽管这样,他还是热情地支援农业生产。
社里有做短篾活(生活资料)和长篾活(生产资料)的两班人。由于农民要求添制生产用具较多,需要一部分做短篾活的工人转去做长篾活。但是,做短篾活的熟手转做长篾活,暂时会减少工资收入,有人就不愿转。程时汉原来也是做短篾活的。他考虑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全社的利益,便带头报了名,并积极劝别人改做长篾活。由于他苦心学习钻研,现在做长篾活已超过了一般水平,工资收入也不断增加。
程时汉这种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行动,使他和城关镇竹器合作社都受到了有关单位的赞扬。例如,鄂城杨益洲公社一大队三生产队给城关镇竹器合作社写信说:“你社程时汉同志支援农业生产又立了功劳。他不仅每天做的活儿比别人多,并用尽心思,把破竹篙、没有用的锄头柄,用来为我们修好了两百多件箩筐和土筦[guǎn]等工具。我们有这样好的贴心工人老大哥,更加强了夺取1962年农业丰收的信心。”那家委托城关镇竹器合作社加工箩筐的钢铁厂,原来看到竹器社多要加工费,打算以后再不找他们了。经过几次降低用工定额,认为竹器社价钱公道,现在又继续向他们委托加工和订货。这样便使竹器社增加了营业收入。
社里原来认为程时汉是“傻瓜”、“找亏吃”的人,现在也说程时汉才算最聪明的人,承认程时汉有志气,有远见,推荐[jián]程时汉当社的监事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