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遇事要先为集体着想 程时汉对湖北日报记者的谈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3
第2版()
专栏:

  遇事要先为集体着想
  程时汉对湖北日报记者的谈话
开始有几次听别人说我傻瓜,找亏吃,也觉得有些道理。例如,我是个做短篾活的,一下子转做长篾活,技术要从头学起,工资收入暂时要降低些,实在是吃亏的事。再仔细一想,从远处一想,不对!如果不让一部分人转行,农民要的东西就赶不出来;大家为了自己争收入,对暂时不用的东西抢着做,社里会积压资金。这样怎么能办好社呢!
那时,我还这样回忆对比过:自己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带我讨米;十多岁就开始卖劳力,学手艺;干了好几年,自己的生活也糊不上,还要靠母亲做活贴我的吃穿。解放后,单干了两年,生活仍有困难。后来约几个同行搞了个合作组,生产是好了些;但有些事,看到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利,可是不是没有钱就是没有人力,没法去办。一直到1954年办起了合作社,人多钱也多,办起事来带劲得很,产品增多了,质量搞好了。现在,我们夫妻两人干活,每月除家用外,多少总还往银行存点钱。穿的有呢子、毛哔叽做的衣服,还有毛线衣、皮鞋。这和过去的情况相比,不是翻上了天吗!怎么能说为社、为集体就自己吃亏呢?
再就生产来说,活路总是有轻有重。如果个个怕吃亏,都去拣轻活干,生产搞不好,社里收入减少了,个人收入也要随着减少,那时大家不要吃总亏吗?俗话说“水涨船高”,集体的水不先涨起来,个人的船想划快划远也是做不到的事。
提起支援农业,有的青年人说下乡吃苦多,收入少。他们没有想到,农业搞不好,没有粮食,啥事也办不成。就手工业来说,没有农村来原料,农民买产品,手艺再好,也没有办法。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手工业生产才能更好地发展。我每次想到这些,下乡后总不想回来,干起活来总嫌白天太短了。
想把社办好,要靠大家都听党的话,大家都齐心努力,另外还要靠国家扶助。我们社不管资金、设备、生产,还是个人收入,这几年都是成倍地增加。可是,哪一项也没离开国家的帮助。开始,社里资金不足,国家马上拨给贷款一万多元;缺乏原材料,国家派干部到阳新、通城各县去采购。可是有的人看不到这些,反而想进一步占国家的便宜,要国家吃亏。他们没有想到,没有国家的富,社里也富不起来,个人更不容易富起来。
(原载《湖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