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头耕牛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5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一头耕牛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马宁轩
西藏山南专区乃东县泽当乡互助组长英久和组员噶青,受全乡人民的委托,带着五千多元人民币,到喜马拉雅山区牲畜较多的朗县去买耕牛。两人翻山涉水,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朗县的拉伊区。当牧民知道他们的来意后,很快挑选了三十五头肥壮的牛卖给了他们。
英久和噶青为乡里的农民买到耕牛后,高高兴兴地日夜兼程赶回泽当。
一天中午,当他们赶着这群耕牛来到喜日岗山谷时,迎面出现一道急流,水势湍[tuān]急,浪花飞溅,连接两岸的只有一块狭窄的木板桥。英久和噶青小心翼翼地把牛一头头送往对岸。突然,他们给乡农会副主任买的那头黑色耕牛打了个踉跄[làng-qiāng],掉进急流里,被一阵浪花吞没了。回到泽当后,英久和噶青一直为这件事感到难过。
十多天后,一个寒风怒吼的黑夜,英久一家正围坐在火盆边闲谈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英久开门一看,面前站着一个风尘仆仆、长着大胡子的牧民。这个牧民好像在哪里见过,但英久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
大胡子牧民一见英久便抢着说:“我在泽当找了三天没找着你,今天总算找到了。你在我们村买的那头黑色的耕牛又跑回到牧场去了”。
一家人都瞪着好奇而感激的眼睛,瞧着这位不速之客。英久连忙请他围着火边坐下来。牧民喝完热腾腾的酥油茶后,谈起了送耕牛来的经过。
这位牧民叫次仁顿珠,住在朗县拉伊区,从小当牧工,在“三反两利”(反叛乱、反人身奴役、反乌拉差役和牧工牧主两利)运动中,他分到的原属于叛乱领主的五十头牦牛,现在已发展到一百零五头,生活过得很好。英久和噶青到拉伊区买牛,次仁顿珠毫不犹豫地把家里那头名叫“如那”的牦牛卖给了他们,支援农民兄弟发展生产。
十多天前,次仁顿珠上山打柴,在密林中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卖给泽当农民的“如那”。次仁顿珠弄不清“如那”为什么会回到这里,看到牛消瘦了,便立即把它带回家饲养,晚上,他和妻子一商量,想到一定是“如那”因为意外事故没能跟买牛的农民去泽当,就决定把它送回给失主。第二天,他就冒着风雪,翻过三座雪山赶到泽当。在泽当,他打听了三天才找到了失主英久。
次仁顿珠说:“本来我想把‘如那’一块赶来的,但想到牛现在体弱消瘦,路途又远,况且农区的冬耕季节已过,所以决定暂时留在我家,等膘情恢复后再给你送来。”
英久和他的家人听完这段叙述,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英久紧紧地拉住次仁顿珠的手说:“这只有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今天的新社会里,才会出现这样的新事情!”为了表示对次仁顿珠的感激,英久送给他两双花氆氇[pǔ-lǔ]鞋面和十升盐巴,次仁顿珠也把随身携带的一袋奶渣留给英久。临别时,他们还同饮一杯青稞酒,为他俩诚挚的友谊祝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