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欢笑的村庄——农村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18
第6版()
专栏:

  欢笑的村庄
  ——农村拾零
  谢又芳
磨房里的欢笑
朝阳,撒下第一片金光,向大地问早!磨房前,鸡鸣鸭叫,组成一首欢腾的晨曲,好像给呼呼呼的磨声在伴奏。
“是谁来得这么早啊?”来磨面的刘二婶走进磨房,把背来的苞米放下,细细一看:“哎哟哟,是他大叔啊,怪不得人家都叫你气死公鸡呢!”
“嘿嘿,那怎敢比你的干劲足呀!”正在忙着筛面的李大叔朗声说道。
“他大叔,说正格的,打场送粮阶段,咱们的竞赛没分胜败,这回送粪……”
“好好好,不用你说,呆会我一定把‘战表’送去!”李大叔的黑眉毛跳了跳,呱哒哒,呱哒哒……面箩也在他的手里撒起欢儿来了。
刘二婶看磨一时半刻倒不下来,说了声:“我一会再来。”跑回家扛起铁镐便到生产队来了。
小山一般的粪堆旁,人们说说笑笑,车马来来往往,热闹极了。刘二婶和他的伙伴叨咕了一阵,就举起铁镐,一气把太阳刨上了村南的树梢,才走回磨房里去:
“哎哟哟,你……”刘二婶一进磨房,差点没让李大叔撞倒。
“巧,我正想给你送去呢,嘿嘿,这就算第一份‘战表’吧!”李大叔把磨好的面,递给了刘二婶,“嘿嘿,你家大哥上县里去开粮食增产经验座谈会,我看你又去刨粪,便顺便尽了点义务……”
“义务?哈哈哈……”刘二婶充满深挚感情的笑声,传出磨房,在整个村庄里飘荡……
针针线线的深情
炕头上的小花猫,被王大娘纳鞋底的声音惊醒了,它伸伸腰,跑到大娘身前,翻身打滚地捕捉着扭动的麻绳。
房门吱的一声开了,东院铁柱媳妇桂芳走进来。王大娘把鞋底纳得密密实实,格格生生,桂芳一见这手好针线活计,就想起大家常说的那句话:“人越老手越巧了”。
的确,针针线线陪伴了她多少年?旧社会为了遮冷挡寒,她整日缝破补烂;今天,她的针针线线都紧紧和快乐相连……
她向桂芳说:“你大叔那双脚,为了生产队的事,整天价东跑西颠的,不密点纳着,怎么能抗他穿哪!”
桂芳脸上的酒窝深陷着,她也拿出一双青色的鞋帮,说:“大娘,求你给压个盘肠花,要不他……”桂芳的两颊已盛满了红霞。
“好啊,你也为春天的大生产做准备呀,要不那个干活像小老虎似的铁柱子会有意见咧!”大娘笑呵呵地把鞋帮接过来,她额前的皱纹里也充满了同样的爱……
小小的压刀,压着精美的盘肠花,这个花虽然简单,但,却烙印上战士在一场更大的战斗之前那种整装待命的情感……
晚霞里归来的人
晚霞涂染着田野、村庄……山坡上那一棵棵柞树更加红艳了,真像一团团喷吐的火焰。
从披着霞光的山路上,从一团团“火焰”旁,他,怀里揣着党委的指示;肩上扛着一个口袋;嘴里唱着当年唱过的军歌:“……背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歌声伴着他的脚步,走进映遍晚霞的村庄。
“爸爸回来了!布呢?妈妈等着给我做新衣服呢。”
“买回来了!”他把肩上的麻袋一抖,哗啦一声,十几把大镐撂在女儿面前。
“怎么?你……”妻子惊喜地跑过来,喜爱地抚着一把把铁镐说:“生产队里送粪正缺这个呢。”
“妈妈,新衣服……”
他,生产大队的老支书,站在晚霞里,扯起衣角,擦去脸上滚动的汗珠,笑着望了望妻子,点了一下小女儿的额头:“新衣服?新衣服在这哪!”他从怀里拿出一块红底白花的布。
妻子抚摸着铁镐在笑,女儿捧着花布在跳,铺着晚霞的小屋前,立刻溢满了这合家的欢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