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在数字的天地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0
第2版()
专栏:

  在数字的天地里
  新华社记者 张学愚 阎光银
四川省内江县凌家区农具厂小农具的成本,像是谁在往下拉似的,不断下降。
把目前几种主要产品的实际成本拿来和去年年初相比:锄头下降了13%,镰刀下降了10%,耙齿下降了8%。去年年初,这个厂的每一样小农具都亏本,可是到去年11月底结算时,全厂不仅不亏本,反而盈余了二千二百多元。
职工们在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强调他们的会计晏庄成,在这里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会计嘛,成天坐办公室,只不过是打打算盘,记记数字,对企业盈亏还能有多大作为。不懂得这项工作的意义的人,的确无法了解他们。在算盘面前,在数字的天地里,会计的作为大得很哩!
提供情况
这是去年年初的事。
晏庄成在核算1月份锄头生产成本的时候,翻开账簿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按国家核定的价格,这里的锄头每斤售价为八角四分六,而工厂的生产成本,竟高达九角三分三。一把锄头平均以三斤重计算,就要亏本二角六分一。生产得越多,工厂亏损就越多。晏庄成感到事关重大,便报告了厂部。
厂领导上非常重视这个情况,要晏庄成进一步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寻找锄头亏本的原因。
晏庄成摊开账簿,仔细分析了锄头成本中的每一个细目。结果发现,影响成本增高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工效不高,加大了成本中的工资费用。
当时的情况是:三个工人一盘红炉,每天只生产七把锄头。三个工人每天的工资要付出三元七角五分,平均每生产一把锄头就支付工资五角三分六。如果把工效提高到早先的水平,即每盘红炉每天生产十二把,那末,生产每把锄头开支的工资就可下降到三角一分三。这样每把锄头的成本就差不多能降低到国家规定的价格。
厂里把晏庄成提供的这个情况公布出去,让大家展开讨论。工人们从这些数字里面受到了教育,普遍反映说:“我们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埋头生产,不仅没有为国家积累资金,反而要国家赔钱,太不光彩了。”于是纷纷找原因,提建议,谋求提高工效的办法。
工人们很快找出了工效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原料材料供应情况变化,手工操作发生了困难。例如,过去打锄头,材料规格小,好操作,一盘红炉一天至少要打十把到十二把。现在用的材料规格大,手工打很吃力,既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降低了生产效率。找到了生产关键以后,全厂便立即掀起了一个以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内容的技术革新热潮。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心琢磨,工人们终于仿照空气锤的原理,制造了一台土洋结合的弹簧锤。这台弹簧锤用一部二十马力的柴油机做动力,力量大,速度高,专门用它来代替手工开坯,有效地解决了吃大料的问题。3月份以后,全厂锄头生产工效便逐渐由每天七把提高到十把、十二把、十五把;每把锄头的生产成本,下降到了国家核定的出售价格以下,由亏本转为盈余。
当好参谋
去年7月,为了支援农业秋收,厂里接受了大批镰刀的生产任务。
晏庄成核算了一下生产成本:一把镰刀半斤重,用好钢好铁打要六两,按现行价格计算,每把镰刀的材料费就要摊到二角六分七;如果用碎钢碎铁打要七两,按碎钢碎铁的价格计算,每把材料费只摊一角四分,比用好钢好铁的材料费降低将近一半,只要加工得好不会影响镰刀的质量。由此,他想起:几年来,仓库里积存了不少的碎钢碎铁,这些废旧材料不仅没有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反而占用了工厂的生产资金,增大了成本开支。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就能减少资金积压,降低生产成本。于是,他向领导上反映了这个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厂领导研究了晏庄成的建议后,认为用碎钢碎铁打镰刀,不仅能保证镰刀质量、降低工厂生产成本,还能为国家节约好钢好铁。于是立即发动群众,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清仓活动,把各种边角余料、零碎钢铁挑选分类,大块的打造锄头,小块的打造镰刀,质量差一点的打火钳[qián]、火铲等生活用具。几年来积存下来的大批废钢废铁,得到了充分利用。
堵塞漏洞
凌家区农具厂的职工对晏庄成的工作有两种反映:一种是说他当家当得好;另一种是说他把关把得太紧。所以有这两种反映,不是没有缘由的。
有这样几种具体事情:
去年3月份,晏庄成从账面上发现,车间经费开支骤然由1、2月份的七百多元上升到九百多元。再一细查,原来是煤油耗用量过大,3月份的开支,几乎相当于1、2月份的总和。为了弄清底细,晏庄成作了调查。终于发现,有的职工宿舍里,夜晚油灯通宵不熄。有的工人为了使用方便,把煤油大罐小罐的领出搁起来。有的油罐碎了,撒出好多油,既浪费,又妨碍宿舍的清洁卫生。晏庄成把这些情况向领导上作了汇报。厂里立即建立了领发制度,及时制止了煤油的浪费。
有一个时期,工厂的各种费用开支,差不多都是先用后算,以致有些开支常常用过了头,增大了生产成本。后来,晏庄成给领导上提了个建议:无论是生产费用和管理费,都一律实行先算后用,当用才用,不当用就坚决制止。这样一来,有的人便感到卡得太紧了,没有以前“方便”。
对于上面这些反映,晏庄成有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想:在一个生产企业里,哪怕是一分一文的开支,其结果都必然会反映到产品成本上来。而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亏,如果不精打细算,处处“卡紧”,难道硬要国家赔钱吗?作为一个工厂会计,国家赋予他的职责绝不是仅仅打算盘,记数字,而是要从数字的天地里去发现问题,给领导上提供情况,当好参谋,帮助全厂职工当家理财,搞好生产。正是这些想法,支持了晏庄成坚持不懈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