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新疆各民族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0
第4版()
专栏:

  新疆各民族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全日制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都有很大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9日电 在多民族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工科、农科、医科、师范为主的高等院校和中学、小学互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为培养各民族的专门的建设人材和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园地。
自治区各民族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拥有工科、石油、矿冶、铁道、医科、农科、师范、财经等八所高等院校。在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石河子新城,也有了农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在各高等院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总数已达六千二百多人,连人口最少的达斡[wò]尔族也有了四个大学生。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农牧民子弟。
自治区以农科、医科、师范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分布在各个专区和自治州,共有七十五所。全日制中学也都有很大的发展。全自治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83%强。
新疆各民族教育事业在解放前极为落后,特别是维吾尔族聚居、占全疆人口三分之二的南疆地区,解放前中学只有一所。因此,自治区历年来把普通教育的发展重点摆在南疆,从乌鲁木齐调去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设备、经费等方面也给予照顾。目前南疆三个专区、两个自治州已有中学一百五十九所,学生八万人;小学校数比解放前增加七倍。
在新疆十二个少数民族中,像塔吉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居住在边远山区,以牧业为主的民族,解放前没有一所本民族的中学。自治区特别注意发展这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现在,这些民族的聚居地区都已经有了本民族的中学,人口一万五千多的塔吉克族也办起了一所中学,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并办有公费小学。在散居地区,只要有几个或一二十个入学儿童的,当地学校也为他们专门开班,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牧区人民冬夏两季要随畜牧群转移草场,流动性大,在牧区办学便采取了“帐篷学校”、巡回教学等多样形式,有时教师甚至骑马到各处毡房,登门教授学生,千方百计为牧区儿童创造就学条件。
大力培养民族教师,抓紧翻译、出版各民族文字的课本、教材,都是促进自治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少数民族师资缺乏的历史状况,各级师范学校都注意招收和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历年来师范学校毕业生总数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5%强。对于师资特别缺乏的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当地学校专为他们开办了师范班。由于采取这些措施,普通教育的少数民族师资源源得到补充,全自治区在职小学、中学教师中,民族教师已经各占74%和79%。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教师,也已占到教师总数的20%。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