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小镇朝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0
第6版()
专栏:

  小镇朝市
  左玉
这个江南水乡的小镇,是沿河向阳的半面街。两条大河把一条长街截成了三段,公社的三个收购站,也就分别设在东、中、西三段街上。
小镇的朝市特别早。商店的排门刚敞开,营业员们正忙着揩拭玻璃柜台,准备迎接早来的顾客,中街的农副产品收购站里,早已熙熙攘攘了。许多挑着翠滴滴的青菜,背着鲜艳的萝卜的人,正从东西两座木拱桥上,往收购站里拥过来。他们,鞋尖上粘满了枯黄的草叶,眉毛上带着晶莹莹的露珠,身上仿佛还染上了淡淡的稻谷香,他们穿过稻谷伏盖了的田埂赶早上市,交售了副产品,还要回去收割稻谷呢。
赶往农副产品收购站来的人,更多的是摇着船来的。一只只小船从白茫茫的雾巷中摇出来,接龙似的衔着尾巴摇向收购站的码头。因为船多,到了码头只能船舷挨着船舷停靠,挨紧得像一串串香蕉的式样。
有许多船直向西街的水产收购站摇去了。那是些舱面上堆着一串串虾笼,船梢上晾[liàng]着水淋淋丝网的渔船。
水产收购站每天要收进附近湖荡里生产的几百条渔船捕捞起来的鱼虾。那吊在水面上的几十只鱼篓子,分门别类地养着许许多多的大鱼小鱼,随便把哪一只篓子轻轻地提一提,里面就会啌?啌?、噼啪噼啪地响起来。但是这几天收购得最多的要算是虾。“水搁楼”上几个半人高的囤子里,囤的都是虾,等待着冰藏后往城市里送。
东街头老银杏树下是公社粮站和油米加工厂新砌的水泥码头。水泥码头前停靠的船只也一样的挤得船舷挨着船舷,码头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忙着把运来交售的余粮挑着往那水泥场上垒。一声声清脆的苏南号子,飘荡在初秋清晨散发着稻谷香的空气里,特别清脆高亢。
好几只渔船也夹在交售余粮的船队里过来了,船顶上拖着一条炊烟,像带子样的停留在低空,慢慢地沉到水面,散和在已经稀薄起来的水雾里。他们交售了鱼虾,买足了米粮和肴菜,又去开始新的工作日的劳动了。两只载着虾笼的渔船,摇到银杏树身边停下来了,其中一只,船梢上坐着的正是花白头发的矮个子渔公。他一手挡橹,一手把虾笼往水里沉。他说,每年一到稻子放花时节,这里的湖荡河港里,就有捕不尽的虾。因为这粮站码头上经常装卸粮食,又加有了油米加工厂,飞下水去的灰尘和流下河去的污水,里面都有丰富的鱼虾食料,所以鱼虾特别多。我们听他这一说,有兴趣地蹲到水边细细察看,果然发现水泥码头一级一级的阶梯上都爬着密密麻麻的虾,一巴掌拍下去,能拍得到好几只呢。可刚把手伸下水去时,却惊得它们一哄而散地蹦跳起来,而且起了连锁反应,蹦跳的圈子越扩越大,从最浅的一级阶梯上扩向第二级、第三级去。许多虾连蹦几蹦,蹦到河中间,像乘着降落伞似的从容不迫地往下沉,沉到看不清的水底。而我手底下这块地方,便出现了一大块空白。
“花白头发”在船梢上看我们这样捉虾也许觉得太可笑了,故意带着挑逗的口气对我们说:“嗳,你们这个办法不行哪……。你们城里人,要多吃鱼虾,只要多帮我们把捞鱼摸虾的工具革新革新,那我们送到收购站的鱼虾就会更多了,嗬嗬。”他笑得像脸上罩起了一层网,摇起橹,迎着朝阳向东面荡里去了。
“花白头发”的话虽然是和我们逗笑的,但却引起了我一番深思:我知道,这个江南水乡的公社,它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湖荡河港,由于劳动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在利用的还只是些沟头塘角;每年能捕捞采集的,更只是全部蕴藏量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把这些湖荡河港全部充分地利用起来,蕴藏的动植物资源充分地采集捕捞起来,到那时,这小镇的各个收购站里,该又是怎样的丰富多采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