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有益的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0
第6版()
专栏:文化街头

  有益的尝试
  陆善家
最近,我们先后在《人民文学》和《剧本》月刊上,读到了丘扬同志根据芗[xiāng]剧改编的《三家福》,作家老舍根据川剧改编的《荷珠配》。这两个话剧本,语言生动活泼,结构严谨紧凑,读来情趣横生。近几年来,上海的话剧舞台上,曾陆续排演了戏曲改编的剧目。如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张古董借妻》、《打面缸》,上海戏剧学院的《柜中缘》、《打豆腐》。他们的演出,在语言和动作上,吸收了戏曲的传统表现手法,颇受观众的欢迎。
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多采,无论在剧本上,或是在表演上,都有它的独特风格和传统精神。如人物形象鲜明,动作节奏强烈,等等,因此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我们提倡话剧民族化,而戏曲正是我国话剧可以从中汲取滋养的宝贵传统。
目前,我国的戏曲有五百余种,积累的剧目数以千计。但戏曲舞台上有许多优秀剧目,往往受到剧种的地域、方言的影响,不能广为流传。如果将它们移植到话剧舞台上,就同拍摄成戏曲影片一样“好花共赏”,能使观众先睹为快。同时,适当地将一些戏曲改编成话剧上演,不仅能活跃话剧舞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还能推动话剧向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进一步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