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苗寨农民备耕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1
第2版()
专栏:湖南通讯

苗寨农民备耕忙
本报记者 陈咏初
严冬时节,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山区,气候分外寒冷。在花垣县龙潭公社角弄大队的山坡上,头裹黑色纱帕的苗族社员大清早就出勤了,各个村寨在忙着备耕。
角弄大队是苗族人民聚居的地区。去年这里取得了丰收。我来到这里时,一垅垅的梯田,已翻整过来,田里浸上了水。山冲两侧的旱土里,长满了嫩绿的麦苗和豆类作物。
土 坎 有 潜 力
在一个山坡上,我看到第四生产队的社员,有的在扬鞭掌犁,有的在挥锄整土。整土的社员,将土坎上丈把高的茅草,一锄一锄地挖了下来,又一把一把地将茅草剔出来甩在一边,再把坎上铲下的污黑泥土,朝地的中心铺上。五十八岁的社员石银全,一边挖土坎,一边告诉我,这是他们备耕中一项重要农活。挖老坎、整地边有几个好处:将坎上的草挖干净,利于上下丘的作物生长,又积了肥;坡度太大的土坎挖平了,扩大了耕地面积,取下的肥泥又能改良耕地的土壤。别看这样整理一下不打紧,一块地至少要多种一两行包谷,一亩地可以多收二三十斤粮食。石老汉刚住口,旁边的副大队长石得福将锄头一顿,高兴地说:“对呀,全大队有一千多亩旱地,光这一项,今年就计划增产粮食三万斤呢!”石得福接着告诉我一件往事:二十多年前,石家寨的石老荣挖了石芳金的地坎,两家就吵得地覆天翻。后来,石老荣办了酒席,向石芳金道歉赔礼才了事。他说:“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在自己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精心整理,向这些荒坎边地索取粮食了。再有七八天,全大队的边土就可全部挖过来。”
青烟缭绕积肥忙
在社员们挖土坎的地方,处处升起了点点烟火——这是他们把边土上挖出来的柴草,烧成火土灰充作肥料。每天清晨,烧灰的妇女们身背背笼,拿着柴刀,三三两两的上山,午饭带到山上吃,天黑后才回家。不能上山的老弱社员,也在寨内寨外扫垃圾。石家寨的女社员龙三姐,每天清早就上山积肥,傍晚收工还带回一大捆茅柴,晚上又在院子里烧火土灰,上月就烧了十五担,超额完成了队里分配的任务。
在角弄大队,像龙三姐那样积极积肥的社员还有不少。我在社员吴长寿家里,就碰上他在修一个新粪池。吴长寿四口人养了三头猪,准备今年积二百担家肥。过去因为没有粪池,肥料浪费了不少,吃了大亏。去冬,他们夫妻俩为修粪池还有一场争论。吴长寿主张修粪池,他的妻子看到修一个新粪池要花去一百多元钱,舍不得。吴长寿就同她算账:一年积的肥料,投到队里,除了为集体增产几百斤粮食外,自己还可以收入七八十元,这样一年的收入就几乎捞回了修粪池的成本。这一算,妻子也想通了,夫妻俩一齐动手,几天时间就把新粪池修好了。
不闲的看水员
天刚破晓,田野里还铺着一层白霜,在一块水田边,我遇见了看水员石安荣。他披着棉衣,提着锄头往田垅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看田里的水满不满,田塍[chéng]牢靠不牢靠。发现新搭的田塍有缺口,便马上挖泥垫进去,入口塞得不够牢靠,就垫一块草皮,再糊上一层稀泥。他一边走,一边对我说:“‘买肥下田,不如冬水过年。’我们这里的水田,如果冬泡搞得好,泥巴浸得烂,来年的禾就会长得好。就是干二三十天,田底子还是潮的。”现在全大队二百六十多亩可以泡冬水的田全部泡了,而且有三分之二的田经过了两犁两耙,蓄了四五寸深的水。
火塘边的谈笑声
一天,刚吃过晚饭,社员们身披棉衣,口含烟斗,三三两两地围着火塘谈天说笑,消除一天的疲劳。这里山区的火塘,颇为别致。人们在屋里挖一个小塘,边口用石块砌好,在里面烧柴。特别是在冬天,火塘边总是很热闹,人们在火塘里生火,一边烧水、做饭,一边围塘烤火,话题多而有趣。这晚,六十岁的石老麻吸了两口烟,若有所思地说:“十年难逢金满斗,百岁难遇睡觉春。今年准是个睡觉春,一定会是个三晴两雨,风调雨顺的好年成。”老人的话,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似的,一下打开了周围许多人的话匣子。坐在他旁边的伍长友接着说:“是啊,就拿现在的工夫来说吧,今年确实比去年好。去年这时候才动手搞冬泡,今年的冬泡早已搞完了;去年临种包谷才开始翻地整土,今年再有得十来天,所有的包谷土就可以整完。”
伍长友一谈起有利条件,人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有的说,现在全大队就有了灰粪四千多担,春天用肥就备有一半多;有的说,今年劳力也比去年强壮,耕牛的膘体也比去年好——真是兵精粮足,牛壮田肥;也有人说,去年的条件不如今年好,也得到丰收,今年的条件比去年更好,那么丰收是稳拿了。这时,石老麻又装了一斗烟,慢慢地说:“还有一条你们没说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你看,现在人人都争着出工。”他笑着对伍长友说,“就连过去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龙三始,现在也天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了。‘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大家都积极劳动,还怕不丰收!”这一席话说中了大伙的心思。
沉默了一会,大家又掉转了话题,谈到眼前的工作来了。有人说,今年冬耕、冬泡、积肥虽然比去年搞得好,但是队内的增产计划要求增产一成多,收入要跳一跳。要想跳过去,也还得使大劲。明年三月初一(农历)是清明,二月间就得种完包谷,工夫还是紧的。这时,一直没有发言的石子林说话了。他说:“如果冬里天气好,要把犁过来的包谷土都打一次老耙,地边全部挖出来,排水沟也都要清理好;再说吧,立春以后,百草都会抽芽,烧火土就不大好搞,冬里若是能把要用的灰都烧出来,春来也就省事多了。我们要尽量做到土等种,肥等用,那样,春耕就是万事俱备,只等东风了。”这几句话对每个人都有启发,大家都认识到,千斤担子要众人挑,明天一定再向队长提个建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