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未来的杂技演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1
第4版()
专栏:

未来的杂技演员
本报记者 田纲
早就听说武汉杂技团学员训练班的小朋友们功夫练得不错。我怀着很大的兴趣,访问了这群未来的演员和他们的老师,并观看了他们的表演。精采的表演
练功场上好不热闹!这一边,有顶坛子的,有蹬桌子的,有拿顶的,也有翻筋斗的……另一边,钢丝上的女孩子如履平地,皮条上的男孩子宛若猿猴。紧张、活泼、敏捷、惊险、优美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大厅。这一切,把我们吸引住了。杂技团党支部书记张奋同志,大概看出了我们的心情,便领着我们一个一个节目地看。我们先看了“晃板三节人双搬腿”这个节目:在一块中间被圆木垫起来的晃动的木板上,由三个女孩子叠成一个三层直立的正体,从上到下,一丈多高;接着,上面两个演员还搬起了右腿做“朝天凳”式,这时重量都压在左方,晃板猛地一震,真是惊心动魄,可是她们却仍然神态自如,随着这一震之后,反而显得稳当了。我们的心情也才镇定下来。另一个叫“蹬三人椅子造型”的节目,又把我们引入了紧张的境界。吴小青的双脚上,斜竖叠着五把椅子,她的三个合作者在这些椅子上倒立起来,组成一排人梯。随后我们又看了张桃秀和白玉林二人表演的“硬钢丝”,以及皮条、武术、钻圈和滑稽舞蹈“小海军”等精采节目。张奋同志告诉我们:这些小学员平均年龄才十三岁,现在全班三十三名学员,已经可以表演二十多个节目。在数次晚会上的演出,都受到观众的欢迎。得来非容易
看完这些节目不过一个多小时,可是练成这些节目,却要付出长期辛勤劳动的代价。这些学员从1959年4月起,先后来到武汉杂技团后,一直坚持了对靠顶、下腰、踢腿、筋斗等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具有三十多年艺龄的老演员、现在担任教师的蓝侠告诉我们,这些学员只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他回忆自己年轻时,练出一个动作,往往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那时全凭自己去摸索,现在的学员有老师认真教,进步就快得多了。他还告诉我们,一个杂技演员,一定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坚持练习动作,因此他们规定每个学员每天要坚持在练功场上,练五个或五个小时以上的功。来到这里,每天上午可以看到一个学员躺在台子上,两脚蹬着一副几十斤重的石担子,腿酸了,放下石担,一会又换上一根竖着的四尺多长的竹竿。她就是演“蹬三人椅子造型”的吴小青,正在练腿力和平衡。一年多来,不管是酷热的夏天或严寒的冬天,她都坚持着练这个动作。在表演“晃板三节人双搬腿”这个节目中,最吃力的是中间的萧海芳。在晃荡中,她既要负重搬好自己的腿,又要顾到在她肩上搬腿的沈宝珍和下面徐华的平衡。为了使三人配合得好,她们上上下下一次又一次顽强的苦练。未来的武丑演员吴卫民,今年才十岁。他四五岁时就跟着演丑角的外祖父汤少连在后台转。来到训练班之后,他知道了杂技对丑角演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于是他不但练功时十分认真,就是在排练的空隙或休息的时候也不闲着。有一回他看完京剧《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极力模仿和练习孙猴子的神态,并把它加到自己串场滑稽的动作里去。苦心传技艺
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优秀的杂技艺术接班人,教师们把自己的心血全灌注在孩子们身上。杂技教学有它特殊的困难,这种艺术到目前为止,既没有教材,也没有文字资料,完全凭教师自己的经验。为了把每个人的经验汇合在一起,他们每天下午要研究、改进节目。教学时更是苦心传授。杂技团的副团长、五十多岁的老艺人汤少连,负责教钢丝的时候,在场上一时也不离开他的两个学员。他担心学员在做跳跃动作时发生“骑马”现象(骑在钢丝上),就亲自给她们做了护裆。排练“晃板三节人双搬腿”时,学员总是急于把腿搬起来,而忽略基本姿势。蓝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员讲解基本姿势的重要。有时学员体会不了,他还一次又一次地亲自做给他们看。
这些未来的杂技演员,再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就要毕业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把自己的技巧锻炼得更熟练,还要把文化水平分别提高到初中和高小毕业水平。(附图片)
具有三十多年艺龄的老演员蓝侠(右),在指导学员徐华(下)萧海芳(中)、沈宝珍排练节目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