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旧货店 新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4
第2版()
专栏:行行业业

旧货店 新观感
本报记者 叶世涛 新民晚报记者 黄彰才
旧东西 可人心
上海的旧货店是相当吸引人的地方。这些店堂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既有收音机、照相机、仪器仪表等现代化的物品,也有上百年的“老古董”。
这些旧东西买起来比较便宜实惠,有的还是在别处不容易找到的东西。例如,在上海演出的沈阳市杂技团,那表演“飞车走壁”的小演员,身穿缎子或丝绒紧身衣,肩披“坎肩”,显得又漂亮,又活泼。这些表演服的一部分用料,就来自旧货店。原来祥生旧货店有一次收进好些八九成新、镶着光片的丝绒和缎子服装,式样都过时了,一般顾客不需要。它们被杂技团主演“飞车走壁”的演员蔡少武发现了,正合心意,买了一批回去,改成漂亮的表演服。
前些日子,有家大学在一项研究工作中,需要一只高空摄影机的机身,市场上新货一时找不到,后来终于在协群旧货店里发现了。
从“黑店”到“服务所”
上海的旧货行业,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从最早的串街走巷收旧货的“天平担”,一步一步发展到摆摊,开店铺。解放前,在虬[qiú]江路、金家坊等好多地方,还形成了旧货市场。过去,旧货买卖黑幕重重。所谓“进门杀一刀,出门一鎯头”,就是说,值十元钱的东西,他们只给二三元收下;明明只值二三元的东西,向他们买时,却要你八元、十元。旧货店明骗暗诈,一转手,就攫取暴利。所以人们管他们叫“黑店”。解放前,淮海中路有家旭祥旧货店,专门在旧衣服上“做手脚”,以坏充好。这在当时叫做“爬山头”,“跑老虎”。不知内幕的顾客进门,没有不受骗的。
解放以后,这个行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已从投机取巧的“黑店”改造成为买卖双方的“服务所”。在国营和公私合营旧货店里,旧社会那种“杀价钿”、“讨虚头”的鬼把戏已经不存在了。国营专业公司领导他们根据物件的新旧程度、质地的好次,参考市场新货价格,订出了统一的估价标准。顾客委托出售东西,就根据这个标准估价,值一分,说一分,不仅当场估,晚上营业结束后还要复核一遍,不使顾客吃亏。国营公司还定期组织各旧货店相互检查。
不久前,协群旧货店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姓顾的顾客来出售一件棉晨衣,营业员估价值十六元,顾客满意,当场成交了。可是店里在复核时,发现里面不全是棉花,还有一部分丝棉,经重新估算,应值二十三元。第二天,店里就派人补送七元钱到顾客家去。因对方不在家,营业员一连跑了三次。当顾客收到这笔补款时,感动地说:“晨衣中有丝棉,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新社会,做生意老老实实!”
化无用为有用
上海是个有七百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很多人家都有些用不着的旧东西。有的是上辈传下来的,儿女们用不上;有的过去需要,现在不需要了;许多人家添了新货,旧的就多余下来……。旧货店接受他们的委托,收下这些东西,代卖或者转卖给需要的人,就能化无用为有用。
不仅如此,他们还作整旧翻新、加工改制的工作呢。上海现有的七十多家旧货店,不少都附设有整修工场。门市收进式样过老、破损较大的旧货,一经他们加工改制,就成为很实用的东西。瑞金路上有家新兴旧童车店,各种破旧童车到了他们那里,经过修理,配上零件,喷上漆,就焕然一新。这些工场能够加工改制的商品,有服装、钟表、收音机、家具、照相机等三十多种。这些工场,对充分利用物资起了不小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