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天津色织物公司具体领导各厂订好生产方案 深入一点 细查细算 挖掘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8
第1版()
专栏:

天津色织物公司具体领导各厂订好生产方案
深入一点 细查细算 挖掘潜力
各厂初订方案时向上级要人要设备,经过公司逐项调查证明,现有人员绰绰有余,利用现有设备,全公司生产能力将比去年提高百分之十一
新华社天津27日电 天津市色织物公司各厂在开始制定今年生产方案时,向上级伸手要增人增设备,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和依靠群众,发现不仅不要增人,而且人力还有多余,利用现有设备,产量还可增加。
天津市色织物公司在制订1962年生产方案的时候,接连接到了所属各厂要求增加职工、更换设备、增添厂房的报告。公司领导上为了摸清情况,抽出干部组成工作组到有关工厂调查研究以后,帮助挖掘生产潜力,原来各厂要求增加的一千六百多人不仅可以不增加,现有人员反而有余。在不增加设备和人力的情况下,只是色织一厂的计划产量,就比第一次提出的计划方案增加一百二十多万米,占原计划的23%以上。在制定一年的计划时,干部作风的一浅一深,一粗一细,对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的估计就有这样大的差距。
公司工作组来到色织一厂。厂里提出,要完成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全厂得增加二百八十八个人,机器破旧,需要更换好布机;现有的十六台1960年制造的多臂多梭机,不够规格,不能用来织高级产品。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公司工作组的同志与厂党总支书记、厂长等领导干部商量,决定由公司工作组和厂里科室人员按问题下去一项一项地调查,和群众一起商量,边摸底,边研究解决办法。
他们首先从劳动定额、工人看台能力、辅助工人配备等方面摸底。经过和老工人一起座谈、讨论,查对历史资料,对照先进水平,以及到现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细查细测,发现劳动组织上存在问题。比如织礼服呢,定额是每人看两台到三台织机,工人也达到了这个定额。但是,平均七个挡车工还另外配备了一个作辅助工作的帮车工,帮车工是在劳动定额之外的,如果连这个帮车工计算在内,全厂的挡车工平均每人没有达到看台定额。织大青帆布,定额是每人看四台,工人反映潜力很大。针对这些情况,工作组和厂的领导干部一起,从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提高工人的看台能力入手,调整了现有的劳动组织。织礼服呢取消了帮车工,织大青帆布由每人看四台提高到看六台,仅这两项,就节省了五十五人。节省的这些人,正好可增开一班,从而提高了产量。他们又到要人要得最急的染线车间。这个车间现有八十三人,车间主任要求增加四十人,理由是染线跟不上需要。事实到底怎么样呢?经过查清八十三人的分工情况和技术水平,按人、按日地计算了生产能力,发现按现有能力,一天可以染二千块线(四十块为一件),而本厂只需要八百块。这样一算,车间主任也不说要人了,还腾出了几个人来。
在设备问题上,公司和厂的技术人员、老工人共同对全厂三百三十九台布机,从型号、性能、排列、转数、效率、工艺、操作等等方面,一台一台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三百三十九台布机,绝大部分是好布机,足能承担现有产品的生产任务。原来有人认为,十六台多臂多梭机不能生产重平呢这样的高级品种,说生产这个品种得“成天人围着,就跟绣花一样”。经过公司工作组和厂的领导干部带领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一起查定,发现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断头多、停台多,而这又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当场就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了,并且树立“样板车”,搞出新工艺、新操作规程,使织重平呢的机器速度、效率都大大提高。
通过一个多月的细查实干,干部、工人心里亮堂了,有了底了,在这个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原来的方案。新方案比第一次方案,产量增加了一百二十六万米棉织品,比原方案的产量提高了23.5%。产品成本也降低了,原来要求增加的二百八十八人也不需要增加。
通过试点,公司领导上受到很多启发,主要是:
第一,必须教育干部从整体出发,端正态度,鼓足干劲,积极进取,绝不能遇难而退,伸手依赖;
第二,不怕问题多,就怕不知底,真正作到从实际出发,非下一番扎扎实实的工夫不行;
第三,最主要的还是相信党,相信群众,真正按照党的政策,依靠群众,认真改进工作,企业在大跃进中所创造的物质技术条件,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接着公司召开了现场会,结合各厂的不同情况,推广了色织一厂的经验,帮助各厂重新制定1962年计划。结果,公司所属各厂原要求增加的一千六百多人,不仅可以不增加,现有人员反而有余。由于挖掘了劳动潜力,增开班次,全公司设备利用率可比1961年大大提高,全年生产能力将比1961年提高11%,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比1961年提高19.1%。(附图片)
河南郑州国棉三厂职工在试纺新棉,以摸清性能,为今后提高产品质量作好准备  杨永明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