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不怕鬼的舞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8
第5版()
专栏:

不怕鬼的舞蹈
景琛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除夕了。旧日习俗,在这一天就要举行一种叫作“驱傩[nuó]”
(或“大傩”)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来表现的,其目的则是“驱鬼逐疫”。近来报刊上介绍了不少不怕鬼的故事,这种“傩舞”,可以称得上是不怕鬼的舞蹈。
这种舞蹈起源甚古。据《吕氏春秋》《周礼》等文献所载,“傩”在周代即已被制定为每年例行的宫廷仪制。《论语》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对鬼神持保留态度的孔老夫子见了“乡人傩”,就恭而敬之的穿上朝服立于东阶恭候,可见这种活动在春秋末年已很有威信了。以后历代相传,至汉而益盛,从汉至唐,又经历了近一千年,但“驱傩”的变化不大,只是规模更加庞大了。我们根据文献记载还可以想像出当时活动的情况:
傩礼开始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打鬼队开进宫来。队伍中有五百个年龄在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穿着红衣服,戴假面,摇着鼗[táo]鼓,他们的名字是“侲子”。还有一些巫师,和敲打鼓吹的乐工和唱师。而队伍的主要角色则是面相狰狞的“方相氏”和“十二神”。方相氏的传统装扮是戴着有四只金光闪闪的眼睛的假面,身上穿着黑衣服红裤子,外面还披一身毛茸茸的熊皮。他手执戈和盾,带领着十二神一面舞,一面“傩傩”地呼喊着。同时,还要唱这样一首歌:
甲作吃?(吃者是“神”,被吃者为“鬼”,下同),胇胃吃虎,雄伯吃魅,腾简吃不祥,揽诸吃咎,伯奇吃梦,强梁、祖明一起吃磔死、寄生,委随吃观,错断吃巨,穹奇、腾根一起吃蛊。十二神呀,齐心一致地追击这些恶鬼!恶鬼们!你要是还不快走,落后一步就把你捉来当点心吃!撕裂你的身体,折断你的手足,把你的肉一块块的切开来,连你的肚肠也都掏出来!”(注)
这哪里是“歌”,简直是最后通牒,大概是古代巫术中咒语的遗留。方相氏和十二神一面唱一面舞,侲子等也附和着跳跃鼓噪,在宫内各个角落驱鬼逐疫。出宫以后,直奔城外,表示已把恶鬼们赶走了。
这种活动不仅盛行在宫廷,也盛行在民间,而且历久不衰。1956年时我们去江西工作,还看到过这种舞蹈的演出。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发展,现在的活动方式已接近于“演戏”。演出的目的主要也在于娱人,但从保存着的一些比较古老的“节目”来看,捉鬼、打鬼的内容还是很突出的:舞者扮作凶神恶煞的样子,头戴木质假面,手执砍刀、利斧、铁索、弓箭,或驱或杀,或捉或射,动作勇猛激烈,带有很浓厚的原始色彩。即使从今日的表演中,我们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古人对待这一活动的认真和严肃。看来,“鬼”是需要认真对付的。
我想,如果能把这种不怕鬼的舞蹈整理出那么一两个来(按原来的主题),一方面可以介绍古代舞蹈的一种特殊样式,另一方面,对今天的观众恐怕也不会是全无意义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迷信的东西,不值得重视。我说不然,这些舞蹈和不怕鬼的故事一样,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的一种表现。相信有鬼固然是迷信,但是以为“有”鬼而能不怯不馁,敢于和鬼作对,并且想方设法来驱之、捉之、打之、杀之,这种气魄,这种胆识,难道对我们不也有很大的启发吗?
注:原文见《新唐书·礼乐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