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 上钢二厂定岗位定人员健全责任制度,省出很多工人加强了薄弱部门,钢材合格率也提高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9
第1版()
专栏: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
上钢二厂定岗位定人员健全责任制度,省出很多工人加强了薄弱部门,钢材合格率也提高了。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第二钢铁厂从定员和加强岗位责任制着手,改进企业管理,去年12月份,全厂劳动生产率比上半年六个月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并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加强薄弱部门和支援外地。
上钢二厂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生产任务变化较大。有的车间由于品种和工艺过程改变,需要配备能够掌握新技术的操作人员。新建立的新产品车间投入生产后,也要求各方面抽出技术力量前去支援。为了加强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工作,还需要选拔出一批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来充实全厂的技术检验队伍。这样,工厂原来的劳动组织就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上钢二厂从去年9月份开始,便全面开展了定岗位、定人员的工作。他们采取先定岗位、后定人员、再定责任的办法。有些干部起初认为“人多好办事”,希望多定几个人,但是,群众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第二车间工人在讨论中举例说:烘炉工段从前只有六个人,生产很正常;后来增加到七个人,人手多了,职责没有分清,钢号反而常常搞错。可见人多不一定“好办事”,人少也不一定办不好事,关键在于合理组织和使用人力。
对于岗位和人员的确定,工厂采纳了操作工人的建议,根据各人技术水平高低、劳动力强弱,用“因人制宜”的办法来定岗位定人员,这样能合理使用人力,有利于生产。如第二车间青年工人李大斗劳动力很强,他也很想学习轧钢钳手的操作技术,可是他原来的岗位却是揿揿电钮开关的轻便工作。做了多年轧钢钳手的老工人陈万和,经验丰富,身体却比较差。在这次定岗位时,把他们的岗位对调了一下,双方都很乐意,还签订了相互传授技术的合同,争取在最短期间熟悉各自的新岗位工作。这种“因人制宜”的办法,受到群众欢迎,迅速在全厂推广开来。
在定岗位、定人员时,这个厂还发动工人革新技术,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第一车间工人徐关根改进了一根铁管子,用来代替人工,不仅可以防止事故,还可以节省六个劳动力。像这样的革新,全厂先后实现了八十五项。第一、第二车间由于革新技术,节约了八十三个劳动力,减少了十八个岗位。
上钢二厂在定员工作中,还从工人当中选拔出九十六名具有一定操作经验的老工人,担任技术监督员、工艺员,以充实技术检验力量。同时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过去第二车间烘炉工段经常脱料,加强岗位责任制以后,这种现象便很少发生了。
在开展了定员工作和加强岗位责任制后,全厂五个车间节省出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人力除充实本厂薄弱部门,还支援了农业生产和外地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后,钢材合格率也有提高,去年10月份是99.73%,到12月份提高到99.77%。12月份全厂提前五天全面超额完成1961年国家生产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