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李国荣夫妇热爱集体誉满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1-29
第2版()
专栏:贵州通讯

李国荣夫妇热爱集体誉满全队
龚正祥 申启天
翻开贵州晴隆县莲城公社蔡家大队关田生产队去年的工分账,在社员李国荣户下,有着这样的记载:
李国荣:原订全年基本劳动日二百七十六个;全年实做劳动日三百八十个;超过基本劳动日一百零四个。
娄永惠:原订全年基本劳动日二百四十八个;全年实做劳动日三百三十九个;超过基本劳动日九十一个。
娄永惠是李国荣的妻子,他们一家四口人,除了一个十岁、一个八岁的孩子在学校读书外,老两口去年共做了七百一十九个劳动日,为集体多做的劳动日,相当于队里一个三等劳动力全年应做的基本劳动日数。也就是说,李国荣夫妻俩一年做了三个人的活。
先集体 后个人
“先集体,后个人”这句话是关田生产队社员对李国荣的评语。雇工出身的李国荣,今年五十三岁。他虽然年过半百,但在做庄稼活上,却仍然是队里数一数二的能手,挑轻抬重,犁田打耙门门都来得。年轻社员谈起他来,称赞地说:“李大伯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李国荣对庄稼活样样在行还在其次,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搞好集体事业的心。他从1952年参加互助组以来,处处表现了对集体生产的关心。只要是对集体有利的事情,他就抢着去干。不管是出工,用肥,抢生产季节,他总是按“先集体、后个人”的原则办事。一年四季除了队里放假或安排搞个人生产的时间外,他从不轻易缺勤。有时候,虽然放了假,他还是在集体的土地上劳动。去年春天种包谷的季节,队里的包谷要种,自留地的包谷也要种,都需要抢季节,但李国荣先种好集体的,然后才种自留地的。
在使用肥料问题上,也是先公后私。他去年积了一万五千斤圈肥。队里需要肥料时,他就及时地交售给队里。自留地需要的肥料,他另想办法积。
做活细致 办事认真
社员们说:李国荣做起活路来又快又好。这话一点不假。就拿去年秋种来说,他负责犁地,最多的一天,犁了三亩地,得了两个劳动日的工分。犁得这样快,质量经过验收小组验收,完全符合要求。懂得种庄稼的人,一看他犁过的田土,都说“这是老行家犁的”。再如,他除了参加队里的日常生产外,还负责七十九亩稻田的管水工作。看管田水既要腿勤,又要心细。这些田虽然是在一个坝子里,但放水口却有二十多个。从整田插秧直到水稻收割,他一般是每天一早一晚看两道,碰上天旱的时候,一天要看三四道。该深灌的就深灌,该浅灌的就浅灌,该放水就放水,从不马虎。社员们一谈起这件事,就说:“在我们关田坝子的每条田坎上,都印有李国荣的密密麻麻的脚印哩!”
遇困难挺身而出
李国荣热爱集体事业,还表现在维护集体利益上。说起来,这方面的事例很多。
去年秋收中,有一段天气连日阴雨,在坡背后的几亩烂泥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如果等天晴再收,就会霉烂生芽;下田去收吧,上淋下泡,寒气逼人。而李国荣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动员他所在作业组的八个社员,冒雨抢收。八个人分成两班,使用一张挞斗,人停斗不停,从早一直干到天黑,把烂泥田里已熟的水稻,全部收回来了。又一次队里把脱粒好的两千多斤稻谷摊在院坝里晾晒,天傍晚时,社员们都回家吃饭去了。正在这时候,狂风卷着黑云盖空而来,李国荣一看,暗道:“不妙!”饭也顾不上吃,找着邻近的一个社员,接二连三地把稻谷运到屋里。刚收完不久,大风大雨就来了。由于他们及时抢救,避免了遭受损失。
娄永惠也是优秀社员
李国荣的老伴娄永惠,也有着和李国荣一样的热爱集体事业的心。在做集体活路上,她一样都不落后。她是全队妇女社员中做劳动日最多的一个。
娄永惠在对待集体事业上,还有一个心直口快的特点。看见别人哪点事做得不对就讲,虽然这样,社员们不但不烦她,还十分尊敬她。因为她说的都是对集体有利的话,而不是那种“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的人。所以在评选“五好”社员时,虽然她一再谦让,社员们仍然把优秀社员的光荣称号冠在她名上。
“水有源,树有根”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李国荣老两口这样热爱集体事业,也不是偶然的。李国荣自幼就给地主当帮工,一直到解放;娄永惠家也是靠讨田讨地维持生活。
解放后,他们的日子才慢慢好起来:自己修盖了一栋三间大瓦房,两个娃儿也在学校里读书,去年从集体分得的现金和粮食都比往年多。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李国荣老两口认识到:只有依靠党、依靠人民公社、走社会主义的路才有奔头。要是问他为什么这样关心集体生产,他就会告诉你一个简单的道理:“斗满了升子才能满”,只有靠集体才靠得住。(原载贵州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