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 刻苦钻研 誓把穷山变富山 运山公社回乡学生开荒山建果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03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 刻苦钻研 誓把穷山变富山
  运山公社回乡学生开荒山建果园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省苍溪县运山公社二十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在山区建设了一个面积达一千一百多亩的园艺场,在那里培植了梨、柑桔、葡萄和苹果等果树苗。在培植果树中,他们刻苦钻研,培育成功当年嫁接、当年结果的雪梨。并试验成功梨树、苹果快速育苗法。从1960年开始,他们又在山脚沟田内种上了水稻,果树下间种了豆类、蔬菜、药材,养了猪、牛、鸡、兔等。1961年全场总收入达一万五千元。
开一个山头,
再开一个山头
这个园艺场是1956年秋开始建立的。当时,有二十一个从四川文昌中学、运山小学毕业回家的青年小伙子,他们抱着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要求党委分配任务。党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的志愿,提出了把“荒山变成雪梨山”的任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把家乡建设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这样,小伙子们兴高采烈地在石门子的九个荒山上开始扎下了根子。一上山头,他们就开始了与满山遍野的荆棘搏斗,用短把刀砍不行,便换成了长把镰刀,荆棘把手脸刺上了许多伤痕,镰刀把手打起了血泡,但他们还是继续干。没有房子住,他们用晒席搭起了帐篷。当第一个山头尚未开出的时候,有的社员说:“乱石缝里、黄泥包上种雪梨树,不说吃梨子,怕梨子叶也见不到。”个别学生的家长,也来催自己的儿子回家,说:“算了吧!还是回家种庄稼稳当些。”这些话语,动摇了有些小伙子的信心。对在这些荒山上能不能搞出名堂,产生了怀疑。正当他们犹豫不定的时候,党委给他们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单靠热情,必须要有毅力和决心。”这群青年人在党委的关怀和教育下,鼓足了勇气,继续开垦荒山,终于开出了第一个山头。当年冬天就栽上了果树。几年来,他们就这样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披荆斩棘,深挖荒地,在九个荒山顶上,开出了一百八十五亩土地。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很大,为了保持水土,防旱防涝,他们又在开出的土地上,做起梯田一百一十多亩。共挖沿山堰四百多丈,蓄水池三十七口,能容水二千四百多方,防止了山洪带走泥土,保证了一万八千株果树、三十一亩果苗抗旱用水。
刻苦钻研向科学进军
1958年,小伙子们向科学文化进军,他们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特长,分为果树、畜牧和其他经济作物三个组,分门别类进行研究,购买了果树栽培学等有关书籍三十多本,每周用两个晚上进行学习、讨论。他们还采取边学边做的办法,利用果园做实习园地,搞果树嫁接、有性杂交等科学试验。
他们学了“蒙导原理”,便考虑到把已结果的壮树花枝嫁接在未结果的幼龄树上,是不是也可以开花结果呢?经过讨论后,大家决定试验。副场长莫怀林同志把一个老雪梨花枝,接在一株当年生的幼苗主茎上,次年就开了花。开花后又进行了异花授粉,当年就结了一个十四两重的雪梨。三年来,这株树年年结果,打破了雪梨嫁接后四、五年开花的陈规。为了又多又快又好地培养出梨苗,他们想到如果能当年育苗,当年上山那多好啊!经过无数晚上的研究,终于找出了提早播种打尖,精细管理的办法培养砧木。经试验,当年早春播种的野梨实生苗长到五六寸高时打了尖,阴历六月就可长到笔杆粗,达到了嫁接标准。但这时正值炎热的夏天,雪梨树正是枝叶繁茂的时候,不能嫁接,要在冬季乘梨树枝冬眠期嫁接才易成活。经全场讨论,根据梨树冬眠的现象,找出了同年冬末采穗,用低温储备的办法,把梨树穗条埋在石岩洞里,第二年夏天取出接穗进行嫁接,结果成功了,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果树苗上山的愿望。几年来,他们用快速育苗的办法,为国家培育出果苗三十一万多株,其中雪梨二十五万多株。
这些小伙子,在党的教导下,就这样日日夜夜苦学苦钻,几年来除培育出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上山,次年结果的雪梨外,还试验成功柑桔夏植,为寒带地区栽植常绿树开辟了新的道路。培育出了一株果树嫁接五十九个不同品种的“百花齐放树”,现已有三十五种开花,十二种结果;采取坠枝整形的办法,使老龄果树返老还童,提高了产量。此外,他们在粮食、瓜类方面采取嫁接、杂交的办法也有很大成效,如南瓜接在冬瓜上,使瓜苗长得较快;南瓜上接葫芦,使瓜长得较大;金塔菜瓜与朝鲜瓜杂交,瓜味变香甜;洋芋上接番茄,上长番茄,下结洋芋等。
向新的目标迈进
1960年,在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的鼓舞下,公社党委向小伙子们提出了
“以场养场”的奋斗目标,这伙年轻人表示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决心,在搞好园艺的同时,采取了林、粮混作的办法,把山脚沟田十二亩栽种了水稻,林边间种豆类、红苕、蔬菜等。1961年虽经旱涝、风雹袭击,十二亩水稻总产仍达四千一百斤,红苕总收四千斤。同时,还发展了多种经济,全场间种药材十亩,饲养生猪十二只,饲养耕牛二头,利用稻田、水池养鱼四万多尾。他们已经实现了粮、肉、油、菜自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