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唐代长安春节景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06
第3版()
专栏:

  唐代长安春节景象
  党军
送走寒冷的腊月,唐代京都长安呈现出了迎接春节的景象。
这时候,李家王朝的一些官员们极为忙碌。
“温泉彩仗新移,瑞气遥迎凤辇!”(谢良辅:《忆长安·十二月》)唐君主常常在冬日到华清宫温泉去避寒,腊月“年”近,就回到京城,准备在初一这天接受群臣的朝贺或举行改元大典。
除夕,长安许多人家的庭堂、房间点上了明亮的蜡烛,“岁夜高堂列明烛”(李颀[qí]诗)男女老少团聚在一起守岁,互相传递着香甜的美酒;“家家守岁传卮[zhī]”(谢良辅:《忆长安·十二月》);有的人家还专门请僧道看屋,备酒送神。据说守岁是为了驱除这时还缠在家里不走的“百鬼”,好让人们过个吉利年。“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骆宾王:《西京守岁》)。人们在企求来年第一个美好的日子!
初一黎明,全城各家门户内外,“噼拍噼拍”地响起了爆竿声(唐时称爆竹为爆竿),夜漏已完,金鸡报晓,钟楼上响起了“嗡—嗡—嘡—嘡”的钟声。这时,“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骆宾王:《帝京篇》)大街小巷比平时更加热闹,家家户户欢乐开门迎接新的一年!“和风喜气相随,献寿彤庭万国”(谢良辅:《忆长安·正月》)。早晨,市民以及皇家的官员、外国使者……都在忙着行敬神、朝君和外交上的礼节。有的家户的门口,已竖立起竹竿,竿头上高悬写着“新岁祈长命”的幡,随风飘扬。祭奠了祖先和互拜了年,家人们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饭——馄饨。
专制的唐君主,要在这个节日接受官员们的朝贺和尽情作乐,诗人郑锡记载一次初一朝贺后,君臣们在大明宫含元殿观看百兽舞的情形:“忽齐首以瞪目,乍脉脉而耽耽……牝[pìn]马驯致于坤德,群龙利见于乾元。……”(《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一次唐德宗李适在初一接受群臣朝贺后,神气地写出这样的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封建帝王无不是要“万方”永远为他歌功颂德,好保持“天子”的尊贵和威严!
这几天长安街上,除了市民们熙熙攘攘的节日活动外,最显眼的还是那些贵戚显达。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挥鞭直闯,毫无顾忌。日本圆仁僧记载会昌元年正月的一天,唐武宗李?的一位什么阿舅国亲出现在街道上的场面:“廿对金甲引马,骑军将五六十乘,把捧遏道。……”够神气了,至于他们穿的什么锦袍,戴的什么幞[pú]头等更难一一描述。圆仁僧还记载了李?皇帝这一年正月初去明德门外天坛祀奉的情形:“……诸卫及左右廿万相随,诸奇异事,不可胜计。”二十万人马簇拥着皇帝的场面自然很气派。“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卢照邻:《长安古意》)自然也挺排场。然而,还是杜甫的诗句使人更清楚地看清这豪华的另一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帝国京都的节日也更尖锐地显示着当时剥削者与劳动者阶级生活对比的真实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