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中西医合作挖宝 骨科老中医叶希贤谈对中西医结合的感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09
第2版()
专栏:

  中西医合作挖宝
  骨科老中医叶希贤谈对中西医结合的感想
要谈起对中西医结合的体会,那真是一言难尽。以前我老是想,怎样才能把祖国的医学遗产更好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呢?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你只要到天津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瞧上一眼,就会认为我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大。现在,一般骨折病人,只要用中医手法,加以整复,用木板夹住伤肢,截断的骨头就可能很快地愈合,使不少骨折患者避免了开刀或其他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这种既减少病人痛苦而疗效又高的新疗法,正是中西医共同劳动的结晶。
有人认为,中医和西医的看病方法、用药等都截然不同,没办法很好地结合;也有人墨守陈规,固执己见,只看自己的长处或“几代家传”的资历,而缺乏科学求实精神,去探求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抱着这种态度,即是结合在一起,也是貌合神离,达不到丰富祖国医学遗产的目的。
中医和西医的确是两个不同的学派,它们的产生与发展,各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但其目的却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增强体质,为社会造福;这也正是中西医能够结合的基础。中西医只要结合得好,就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新学派。因此,我认为人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求实的态度,是搞好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因素。
就以我个人来说吧,我从事中医正骨、按摩工作已经四十二年了,但只有在解放以后,通过和天津人民医院骨科西医的密切合作,才深刻地懂得了这些道理,比较客观地认清自己各种按摩手法的长处和缺陷,从而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我出身于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从小就在一家理发店帮助管账。当时,常有一些摔伤了腿或扭了腰的工人,来找理发店的师傅整治。我看到师傅握着病人的伤肢,有节奏地一推一按,就使脱了臼[jiù]的骨胳归了槽,折断了的地方得到整复……。我觉得这是能够为人造福的一门学问和技术。于是就拜师学医。那时候,要想学点技术,真不容易!例如师傅在给人矫正下额骨脱臼时,就像摄影似地先把自己和病人的头蒙在一块黑布里,然后才给病人诊治。唯恐徒弟很快学会他的推拿手法,夺去他的饭碗。所以,那时我只好从布缝里偷着看他的动作,自己再去揣摩。
在旧社会,学医是那么不易,行医也同样艰难。反动政府不重视祖先医学遗产,他们甚至要淘汰中医,说中医是“凡夫小道”,把骨科中医看成是“捏骨头”、“拿环的”卖艺人,不准许中医在医院工作。私人开业,也遭到百般刁难,苛捐杂税加上地痞流氓的勒索,简直使你没有心情致力于医疗工作。当时,母亲和妻子都劝我改行,并且表示决不让我的孩子再走我的路子。但是,我并没有动摇。因为,我看到来找我治病的大都是些穷哥们,他们有的因在码头上扛大包,用力过猛而扭了腰;有的因被老板的拳打脚踢而骨胳脱臼……。那时候,劳动人民的生活权利一点得不到保障,一旦得了病或受了伤,就将丧失生计。我如能够为他们治好这些创伤,就可能减轻失业对他们的威胁。因此遇到病人经济上困难,我就免费治疗。当我看到他们恢复了健康,不再为生计忧伤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也是我在备受歧视的处境里,得到的最大的安慰。
解放后,我们中医才见了青天。党和政府组织我们学习政治和业务,鼓励我们挖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天津市建立起中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以后,又委派我担任医院的骨科主任……。特别是1956年,我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一切,使我这年过半百的老头儿,觉得越发年轻起来。我抚今思昔,无限感慨,一个在旧社会被称为“贱医”的人,今天得到党和政府这样的培养和关怀,这不仅说明“贱医”在新社会找到了出路,而更令人兴奋的是,祖国医学遗产像一件久埋地下的无价之宝,终于被发掘出来,而豪光四射。我真恨不得一下子把许多新知识都吞下去,把自己的技能全部贡献出来。
严峻的考验到来了。天津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同志,邀请我去同那里的西医合作。我想到人民医院是华北地区著名的骨科和瘤科专科医院,西医骨科专家人才很多,而我却……。想到这里,我有些胆怯;但继而一想,中西医结合,是为了整理和提高祖国医学遗产,是对人民有利的大事,不应该畏首畏尾。只要真诚合作,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去虚心学习,就可以作出成绩。
事实正是这样,在我和人民医院骨科西医合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双方都有了许多进步。
为着一个学术问题,我和西医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却从没有因此而影响我们的合作,反而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因为,中医和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学派,因此,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见解,是很自然的事。也只有通过坦率的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才会逐步地辨明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双方的思想和技术水平。就拿中西医治疗骨折的方法来说吧,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西医是采用“固定”的办法,也就是以静养为主;将断骨接好,然后用石膏把伤部的上、下关节裹紧,将伤肢吊在牵引架上,一躺就是三五个月,容易使关节失去转动能力,或肌肉萎缩等后遗症。中医则不然,中医主张固定和活动相结合,用整复手法使折骨结合,再用木板夹住伤肢,防止折骨错位,然后让病人作适当的活动,以便舒筋活血,促进生机,使折骨愈合得快。西医通过一个时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了中医固定与活动结合疗法的好处,并探索理论根据,从而承认了中医疗法的优越性,并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补充和修正了中医疗法的不足。如在确诊和观察疗效的时候,不再仅凭患者的感觉和医生的触觉,而用“爱克斯光”透视的方法来检查;对骨折较严重的病人,在进行整复以前,注射麻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西医还根据解剖学,针对上肢骨胳功能等情况,将中医固定骨折部位用的木板,加以改进,效果比过去更好,治疗方法也较完善了。
作为一个中医,我通过同西医合作,也增长了许多科学知识。就拿对“接骨丹”的运用来说吧,过去,各家各派的骨科中医,都有自己的“接骨丹”,有的还是“几代祖传”、“举世权威”,说吃了这种药,断了的骨头不用整复,它自己就会接好、长好,把“接骨丹”当成骨科“仙丹”。我虽然并不迷信这种药,但对它的实际作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用现代科学把各种“接骨丹”进行化学分析和对动物进行试验,知道“接骨丹”在促进骨质细胞生长中有作用。
再如,我为腰疼患者作按摩治疗,也快半辈子了,但是,过去我一直弄不清楚病根在哪里。同西医合作以后,才知道这种病是由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西医治疗这种病,一直采用外科手术。为了探其究竟,每逢西医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外科矫正手术时,我就去观看学习,了解到腰椎间盘的部位和它的特性,从而在自己的各种按摩手法中,找出了医治这种病的最确切的手法,疗效显著提高。
中西医结合,为我们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方面,打开了广阔的天地,我觉得路子越走越宽,浑身是劲。但是我学习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在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分析病理等方面,还要努力向西医学习。现在我的大儿子和三女儿,都在学习中医,党对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视,扫除了旧社会投射在人们心上的暗影,就连曾经劝我转业的妻子,也在热情地鼓励子承父业。
(本报记者 虞锡珪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