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发展良种家畜——“泌阳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0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发展良种家畜——“泌阳驴”
  本报记者 阚枫 戴德义
河南省泌[bì]阳县的“泌阳驴”,是全国大家畜的优良品种之一。这种驴比常见的毛驴体大力强,一般高四尺以上,体长四尺七寸左右;不但可挽拉,还可以代替辕骡;短途驮运能载二百斤左右,日行七十多里。
在抗日战争前,泌阳县的养驴事业十分发达。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不但驴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驴的质量也显著下降。到1949年,全县共养驴一万七千头,其中合乎“泌阳驴”标准的只有几百头。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贯彻执行牛驴并重,全面发展大家畜的方针,认真选种,精心培育,大力繁殖“泌阳驴”。到1961年9月底,全县已有二万零一百七十六头驴,驴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品种改良工作搞得好的社队,目前标准的“泌阳驴”已经达到总数的60%到70%。由于驴多,几年来出售的驴也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1959年以来,卖出种驴二千四百五十九头。
养驴好处多
养驴的好处是很多的。第一,牛驴成套,既能保证耕作质量,又能加快速度。据有经验的农民谈,牛力虽大,适宜深耕、整地,但是行动迟缓,田间运输和播种都不如驴快。例如播种,用驴拉耧,它的效率就等于牛的两倍。第二,驴善于走山坡小道,又是农村特别是山区重要的交通工具。第三,驴在饲养管理上比较简便,需要的精草精料比骡马少,抗病力强,性驯顺,便于饲养和管理。而且大量养驴还能为大量养骡创造条件。骡子寿命比驴长,力大。在泌阳县有许多养驴工作发展得好的大队,开始有计划地繁殖母马,积极准备大量养骡。
大力培育良种畜
“泌阳驴”是泌阳县农民精心选种和培育的产物。据调查,在抗日战争前,养驴比较多的饶良、赊弯等区,养种驴的几乎村村都有。每逢集市或庙会,种畜户特地给种驴披挂上彩色绸子和串铃,戴上红缨,牵到会上配种。最多的一个集市或庙会,能到种驴七八十头。农民们也都牵着母驴来挑选体形好和膘满肥壮的种驴,当场配种。
泌阳县的党和人民政府,大大发扬了这一经验,从多方面提高驴的质量。解放初期,全县良种驴极少,各级主管畜牧工作的干部,拜有养种驴经验的农民为师,学习培育良种经验;定期召开种畜户座谈会或代表会,总结交流配种经验,表扬配种模范,大大调动了农民喂养种畜的积极性。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县领导上除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多次发放种畜贷款外,还从技术上给以帮助,如举办配种人员训练班,普遍成立配种站,等等。这为“泌阳驴”迅速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健全饲养管理制度
适应驴在饲养和使役上的特点,制定出一套便利生产、便利社员生活和便利繁殖的饲养管理制度,是人民公社化后发展养驴事业中的一个关键。
汪庄公社许庄大队,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找出驴在饲养和使役上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第一,驴不吃夜草不肥,主要靠夜间喂,养驴的饲养员比养牛的饲养员辛苦,报酬要适当高于养牛的。第二,牛是一年繁殖一胎,而驴多半三年两胎,还很容易流产,需要饲养人员特别细心照料,因此繁殖奖励也应当有所区别。第三,驴的使役范围不同,有的以磨面为主,有的以做农活为主,有的以运输为主,饲养管理的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其中以磨面为主的驴,今天张家用,明天李家使,饲养管理上的困难更多。针对上述这些特点,大队都一一研究了具体解决的办法。例如:以干集体活如拉水车和搞副业为主的驴,实行“养用合一”;以磨面为主的驴,以生产队为单位,根据社员户数多少,分片划组,一组一驴,固定使役,专人饲养。同时在驴的饲养管理上,做到了四固定:驴的生产任务固定,饲养和使役人员固定,磨面与绳套家具固定,饲草固定。特别是以磨面为主的驴,分组固定使用后,大大加强了社员爱护牲畜的责任心。
建立生产基地
为适应各地对“泌阳驴”的需要,1958年公社化后,泌阳县先后举办起了县办驴场一处,公社办牧场二十一处,大队办牧场八十五处。其中,大队牧场形式灵活、多样,最受群众欢迎。例如,有些靠近山区的大队,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举办临时性牧场,把各生产队需要放牧的幼畜集中起来,统一上山放牧,冬季再分散到原生产队过冬,既省工,又简便。也有些大队举办专门培育商品驴的牧场,把生产队准备出卖的幼驴集中饲养,达到外地的选购标准然后再卖。这样,既克服由各生产队分散培育工本大的缺点,又保证了商品驴的质量,增加了集体的收入。目前泌阳县的许多牧场,对培育更多的牲畜支援外地,已经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全县三级牧场几年来繁殖和卖出的牲畜,占全县支援外地牲畜总数的20%以上。(附图片)
  河南省泌阳县赵庄公社罗店大队,采取各种奖励办法保护、繁殖“泌阳驴”。图为罗店大队模范饲养员兼配种员陈国旺和他饲养的“泌阳驴”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