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也谈口语用字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02
第6版()
专栏:

  也谈口语用字问题
林曦
新的人民文艺可以用口语来写,应该用口语来写,而且不能因为方块汉字里没有那么一个字儿,方块字的字典、辞源里查不出那么一个意思,就不用口语来写。
一定要康熙字典、辞源里有了那么一种解释的字儿才准用来写文艺的话,不要说新文艺,连元曲、水浒、金瓶梅、红楼梦都一齐写不出来了。因为这些作者都写了不少不光是康熙字典、辞源,甚至连说文、广韵也都查不出那个解释来的白字。
既然承认“大众文艺用口语写不成问题”,却偏要让写新文艺的人翻康熙字典去找什么“正字”;这是往天足上套三寸绣花小鞋儿。何以见得“拨落”、“亚赛”、“孤”……就一定是“正字”,而“巴拉”、“厌赛”、“鼓”……就一定是偏字,是别字?您不是很赞成写口语吗?为什么更准确地传出口语的声音的字儿,却又嫌他不正了?“没落”是新词儿,应读作Mulo,根本没有“梅酪”带卷舌“儿”的音。“角落”(照它方块汉字的“正”音是Gyoluo。)是鬼话,恕我不曾听过哪一个方言区的活人现在还这么说着。北京话作Galar,北方普通话似乎是Gelo,用方块汉字来写成“嘎拉儿”,“格咯”,都无不可。一定要写“角落”,也是可以的,只是必须注明读作Gelo。
只是,我也不赞成:为写口语,生造新的汉字。“擤”,根本是后造的会意字,辞源的注音是“亨上声”。不合现代口语,笔画又多,该废掉不用。写作“醒”,很自然,很现成。又多几个大众认得了,何防“师心自用”!
要谈口语用字问题,根本的矛盾就在于:方块汉字不能适合于写出现代中国人的口语。矛盾的彻底解决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用拼音的拉丁化新文字来写新文艺。在新文字没能推行以前,勉强用方块汉字来写人民的口语还是可以的,不过要尽量选用比较常用的,声音切近、笔画简少,而意义又不致引起误会的字。不要搬古字、找正字、造生字,给已经压得人民大众够沉重的方块汉字的担子上,再扔进乱石块去。让方块汉字更顺利地走向简单化、标音化的道路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