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根据当地气候水利条件适时开耕 塘厦公社想出好办法解决春耕大忙时人手少农活多的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6
第1版()
专栏:

根据当地气候水利条件适时开耕
塘厦公社想出好办法解决春耕大忙时人手少农活多的矛盾
本报广州15日电 广东东莞[guǎn]县塘厦公社各生产队适时地提早春耕,现在,漾满春水的田野上,男社员吆喝着耕牛耙田,妇女们成群结队地送肥下田。作为扩大面积的水库边田已开始播种水稻;山坡上、旱地上也都是栽种木薯、甘蔗的人群。
塘厦公社在制定今年生产计划时,建议各生产队今年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多种一些经济作物,做到粮食和经济作物全面增产。经过各队干部和社员的广泛讨论,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全社共扩大了早稻、木薯四千三百二十八亩,甘蔗、花生共八百七十六亩;计划扩种的面积,约等于全社原有耕地的九分之一。
塘厦公社原来就存在着土地多劳力少的矛盾,全社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八亩,每头耕牛负担三十二亩。近年来,每到春种农活紧张时,就出现粮食与经济作物争劳动力的现象,往往顾了粮食顾不了经济作物,使花生、甘蔗种植季节拖迟或者种得粗糙,造成经济作物增产不多以至减产。今年,随着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农活相应增多了,劳动力需要量也增加了,这一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
今年,塘厦公社研究了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大家认为解决农活多、劳动力少的最好办法是适时地提早开耕。今年水源充足,为适时地提早开耕、错开农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塘厦地区过去因为水源缺乏,不能提早灌水耙田,所以许多春耕农活都集中在“雨水”以后,到“清明”才播种,“立夏”才插秧,造成劳动力的紧张。自从公社兴建了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以后,全社九成以上的稻田都实现了自流灌溉。今年春雨未来,全社八十八宗水库、山塘已蓄水一千六百零五万立方米,平均每亩稻田蓄水量有四百立方米,即使一百天不下雨水也够用,因此提早放水开耕就有了条件。大家还认为,今年生产的另一有利条件是备耕工作比去年进展快,大部分生产队已基本备足秧头肥,不少旱地已挑上河泥(改良土壤)。因此,只要适时地提早开耕,就可以把三分之一的农活提前做好,缓和春耕大忙时人手少、农活多的矛盾。
许多干部和社员还以过去的经验,说明适时地提早开耕也是增产的重要措施。首先,适时地提早开耕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如甘蔗在广东的气温条件下,在“立春”前种植最为适宜,这个时候种植的甘蔗,苗齐苗壮,产量一般比“立春”后种植的每亩可增产5%以上。其次,提早开耕还有利于消灭或避免虫害。例如,灌水耙田是春耕中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农活,“立春”前灌水耙田,天气尚冷,距离插秧时间较久,因此可以浸死螟虫,促使土壤松化,有利禾苗生长。
有了办法以后,大家又共同制定了提早开耕的行动计划。安排的结果,使放水耙田、播种插秧、种木薯和甘蔗等都比去年提早十天到二十天,有三分之一春活可以提前做完。
“大寒”过后,塘厦公社便开始放水灌田,全面进行春耕。全社各生产队都以正队长为首组成耙田队伍,每天出动一千一百多头耕牛耙田。沙湖大队几天内就耙好了一半早稻田。趣场大队虾公岩生产队在水库旁边的土地上播了稻种。甘蔗、木薯的种植工作,也都在“立春”前全面展开。诸佛岭大队种甘蔗计划比去年扩大20%,他们在“立春”前四天已种了一半以上。全社适时提早开耕的结果,到1月30日止,已放水灌田一万三千亩,耙田七千八百八十五亩,整地一千三百多亩;还种下木薯、甘蔗四百六十三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