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谈除莠剂的应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7
第5版()
专栏:

谈除莠剂的应用
刘巽浩
杂草是农作物的一大祸害。曾有人从三千多个试验中得出,杂草平均降低了作物产量21%左右。据统计,1950年美国因杂草而损失了三十亿美元,比病害和虫害加在一起的损失还多七亿美元。为了迅速有效地防除杂草,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对除莠[yǒu]剂的应用有了飞跃的发展。
除莠剂就是用来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十九世纪末叶以后,曾有人试图利用一些无机盐作为除莠剂。1932年法国的特里佛和巴斯达克建议用2,4-二硝基酚除杂草,但实际应用不广。一直到1942年发现了2,4-滴(2,4-二氯苯氧乙酸)和二甲四氯(2—甲基—4氯苯氧乙酸)等类似生长素物质以后,除莠剂的发展才大大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美、德、瑞典、挪威、日、奥、苏、捷、匈等国,除莠剂的应用有了迅速的增加。到1955年,英国施用除莠剂的面积约达谷物播种面积的22%,挪威30%,瑞典15%,新西兰39%。日本在1949年除莠剂使用量只有八十一吨,施用面积只占谷物面积的3%(包括水稻),到1955年已发展到九百二十一吨,占谷物面积的34%。据报道,目前美国生产和使用除莠剂占世界第一位,1959年生产了主要用来消灭谷物中双子叶杂草的2,4-滴二万七千四百吨,用来消灭混杂的灌木或木本的2,4,5-涕(2,4,5-三氯苯氧乙酸)四千七百吨,施用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左右。在美国的许多州里,农业上的支出用于除莠剂的,仅次于技术装备和肥料,占第三位。从全世界来看,1949年共约有2.9%的谷物面积施用了除莠剂,1955—1956年度约为5.5%。
除莠剂发展得这样快,主要是由于很多重要的除莠剂效果好,方便,无毒,作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农田、果园、菜地、沟渠、森林、牧场、交通线以及各种建筑物上。而且像应用最广的2,4-滴等,又往往是化学工业的副产品,成本很低,便于推广。
根据我国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红星、九三等国营农场试验的结果,如果施用恰当,一般2,4-滴对非禾本科杂草的平均杀草率在60%—80%左右。全苏肥料与农业土壤研究所在燕麦地上试验的结果是,每公顷喷施一公斤2,4-滴钠盐的有效物质以后,杂草大为减少,产量从未喷施的十七点三公担增加到二十三点六公担。苏联许多大面积的生产试验证明,一般使用2,4-滴以后,每公顷可以提高谷物产量两公担到三公担左右,而成本则不及增产部分的十分之一。并且这种药剂使用起来方便,人工喷施或机械喷施均可。如果用安二型飞机喷施的话,一天可施五百公顷。伊·特·哈琴哥在南非联邦的试验指出,2,4-滴和二甲四氯的铵盐在砂性土玉米地上有良好的杀草效果(用量为每公顷2.2—3.3公斤,时间在播后4—5天),不但能在六个星期内阻碍了双子叶杂草的发生发展,而且能在一个月内阻止单子叶杂草的滋生,得以减少中耕两次。
目前世界上应用的和正在研究的除莠剂有数百种之多。有一些是无机化合物,如氯酸钾、氯酸钠、硫酸锌、亚砷酸钠、氰氨化钙等。但是,应用最广的还是有机药剂,其中2,4-滴、二甲四氯和2,4,5-涕等类似生长素药剂占绝大多数。2,4-滴和二甲四氯的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在美国因作为2,4-滴原料的苯酚价格便宜,所以生产2,4-滴多;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因甲酚多,所以二甲四氯的比重大。这些类似生长素药剂都是内吸性的,在植物体内有吸收与传导作用。它们在低浓度时能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而在较高浓度下则会破坏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活动。例如,能抑制醣向初级淀粉的转化,引起醣类的积累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能破坏呼吸作用,抑制或完全阻碍合成新物质的酶的活动,破坏含氮物质的代谢,最后使杂草逐渐死亡。只要使用得当,浓度适宜,一般只杀双子叶植物,而对单子叶植物无害。因此,这是一种选择性的药剂。目前,这类除莠剂已普遍应用于小麦、大麦、燕麦、谷子、水稻等作物上。它既可以有效地杀死藜、荠、苋[xiàn]、遏兰菜、红蓼[liǎo]、西风古等双子叶杂草,也可以杀死相当部分的田旋花、苣?菜、大戟[jǐ]等凶恶的多年生根茎或根蘖类杂草,只是对单子叶杂草如狗尾草、稗、冰草、燕麦草等一般是无效的。
目前,用化学方法防除双子叶植物农田上的杂草还有一些困难,但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很有希望的用来杀单子叶杂草的药剂,而且有些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例如,三氯醋酸、苯氨基甲酸异丙酯、三氯苯氨基甲酸异丙酯等,已在有些地方应用于棉花、甜菜、豌豆、苜蓿、三叶草等地上,对消除稗子、谷莠子等相当有效。美国阿拉巴马州1954—1959年的试验证明,在棉花出苗前用三氯苯氨基甲酸异丙酯(轻质土壤上每公顷1—1.6公斤,粘重土壤上2.2—2.8公斤),效果很好,可以使中耕除草的劳动量从以前的四十三个半工时,减少到五个多工时。
除了上述的选择性药剂以外,不久前发现了一种既杀双子叶植物,又杀单子叶植物,只是不杀玉米的除莠剂,商品名叫西玛津(2—氯—4,6—双乙胺基三氮苯)。其原因是玉米特有一种酶,可以破坏西玛津的药效。乌布利日在匈牙利的试验证明,在适宜的水分情况下,向玉米地密集地喷一次西玛津,可以保证整个玉米生长期无草,完全免除手工除草劳动,并提高产量20%。西玛津施用在不很粘重的土壤上,效果尤其显著。这是一类很有希望的除莠剂,值得给以重视。
稻田除草是水稻栽培上很麻烦的一项工作,不仅很费工,而且劳动条件很差。近年来,各国对如何在稻田上应用除莠剂进行了不少研究。1958年我国黑龙江省延寿县在八百二十多公顷水稻田上应用了2,4,5-涕,效果相当好,减少用于除草的劳动力三分之二左右。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在插秧后三四个星期,每公顷施用0.83公斤2,4-滴,使杂草生长推延几个星期。日本的试验结果是,在插秧后二十到三十天,正当水稻处在有效分蘖终了到拔节以前,施用2,4-滴钠盐或2,4,5-涕(每亩40到50克),可以杀死鸭舌草、泽泻、莎[suō]草科等杂草。
除莠剂杀草效果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本身的性能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气候土壤条件,作物种类与品种,杂草的生物学特性与生育阶段,施用时间,施用量以及施用方法等等。例如,威力很大的西玛津在含腐质很多的粘土上效果就不很好,必须增加药量才能提高杀草率。近年来各国施用时,都很注意在作物出苗前用除莠剂处理土壤,这样可以提高杀草效率,增加除莠剂的作用范围,减少对作物的药害。例如,一般主要用来杀伤双子叶杂草的2,4-滴和2,4,5-涕等,近年来也往往通过出苗前的土壤处理来防除花生、亚麻等作物田上的单子叶杂草。此外,除莠剂和肥料、除虫剂、除菌剂等的联合使用也值得注意。我国东北地区试验的结果是,每公顷施用一公斤2,4-滴加十五公斤无机肥料,和单独施用二公斤2,4-滴比较起来,不但节省费用,而且杀草效果高而快。在农田上施用除莠剂,还必须和耕作、轮作等基本措施相结合。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除莠剂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对除莠剂的研究,无疑是农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迫切任务。*巽[xùn]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