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猎雕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7
第6版()
专栏:

猎雕记
张肖
每年阴历交了10月,随着西北风的怒吼,成群的大雕就来到了渤海湾的上空,寻觅食物。这就是猎雕的黄金季节了。据当地居民说,雕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猎物。肉可食,毛能絮被,轻暖可与鸭绒被媲美。而最值钱的却是翅上和尾巴上的翎子。具有民族风格的、又轻、又美、又凉爽的雕翎扇,就是用它来做成的。
我曾经跟猎雕能手丁老爷子参加一场猎雕战斗。一个寒冷的清晨,老爷子把我叫醒,向着海滩进发。老爷子找好地势,便开始下网了。这网成三角状,一边牢牢地拴在木桩上,另一边附一细竹杆,并系一长绳。网是平铺在地上,然后用土盖好、不露半点痕迹。老爷子细心地检查着,对我说:“雕,是一种刁鸟,它看不准的东西,决不肯轻易下手。必须把网埋伏好,不露半点马脚。我们起早逮雕,就是因为它饿了一夜,选择食物比较马虎。”
把网伪装好,老爷子又把一只活雕拴在地上(这是驯熟了的雕,叫做“诱子”。用它把天上的飞雕引诱下来)。接着又掏出了一根肉骨头,上面染有鲜红的颜色。老爷子向我介绍着:“光有诱子逗引不行。有了这根骨头,鲜红的颜色,血淋淋的,老雕一看,它的同伴正在抢着吃,哪能不眼馋呢?那时它就慌忙地来抢着吃了。”
老爷子一面说着,一面在骨头上系一长绳,放在距离诱子约一米左右的地方。一切都布置好了。老爷子带我到他的隐避室里。这是用草搭的小棚,距网约五十米左右,外面伪装得像丛生的草。里面仅容纳一人,我勉强塞在里面。小门关好,仅留一洞,观察外界。
这时老爷子有了余暇,向我介绍起他的猎雕生活来了。从谈话中,我知道他在十岁时,跟着父亲逃荒来到这里。那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一片盐碱荒滩寸草不生。他熟悉海上生活,清楚鸟兽习性。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人们的智慧。老爷子能种田,爱捕鱼,善猎飞鸟……
正在谈得高兴,雕诱子活跃起来。老爷子两目炯炯,并提醒我注意,雕来了。我急忙环视天空,一无所有,怀疑情况是否确实。
“雕的眼力极强,不等人看到它,它已发现了你。对付雕,眼力好是第一。适才雕诱子的样子,就是它看到了天上有雕。”
不一会,果然有一只大雕盘旋在上空,作侦察性的飞行。这时老爷子便牵动那根系有骨头的长绳,使朝雕诱子慢慢蠕动。诱子开始紧张起来,展翅去扑。但因被拴着,不能抓到,便越加着急。天上的飞雕,看到了这种情况,急剧地盘旋侦察。老爷子继续牵动骨头,挑逗诱子,眼看就要被抓走了。飞雕实在不能忍耐了,一个斤斗俯冲下来,朝着骨头抢去。老爷子急忙牵动一根绳,用力一拉,整个网翻扣下来,把老雕压在网内。老雕声嘶力竭地挣扎着。我们急忙跑去,只见老爷子拿一木棍,朝着雕头打去,它立即呜呼哀哉了。
我以胜利的姿态,提起了这只大雕,约有十四五斤。那锐利的爪子和嘴巴,真使人望之生畏。我们又照老样把网安排好,退到隐避室里,等待下一只倒霉的大雕。直到下午两点,我们共猎获了三只大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