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石首鱼科的“家谱”弄清楚了 朱元鼎教授等经过多年研究获得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8
第2版()
专栏:

石首鱼科的“家谱”弄清楚了
朱元鼎教授等经过多年研究获得成果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水产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鱼类学家朱元鼎和他的两个青年助手罗云林和伍汉霖经过深入研究,把我国沿海人民爱吃的黄鱼、鮸鱼所属的石首鱼科的“家谱”弄清楚了。他们合写的《中国石首鱼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一文,最近被选入上海市1960年科学技术论文选集,不久即将出版。
大黄鱼、小黄鱼、鮸鱼等头内都有两颗特别发达的耳石,在鱼类分类学上同属于石首鱼科。给各种鱼分类、定名、拟“家谱”,是生物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弄清各种鱼的“姓氏”、“籍贯”以及它们的“家庭”状况等等,是鱼类分类学研究的一些主要项目。朱元鼎教授从事鱼类分类学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他在进行石首鱼分类研究的时候,以这种鱼类的两个内部器官——耳石和鳔[biào]的形态作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外部形态比较研究,较之以往单纯依据鱼体各部比例、鳞片和鳍[qí]条的数目等等进行分类,更接近于自然分类的状况。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阅读了国内外有关石首鱼类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分析研究多年来在中国沿海所采集的大量石首鱼类标本,澄清了过去在这类鱼分类上的许多混乱状况。例如,根据过去文献记载,有两种石首鱼的外形几乎一样,只有嘴唇下面一根小胡须稍有差异,有的略长,有的略短。现在根据鳔的形态,发现二者很不相同,胡须略长的那种鱼的鳔呈圆筒形,胡须略短的那种鱼的鳔呈丁字形。因此,他们将短胡须的鱼从石首鱼属分出,归入同样是丁字形鳔的叫姑鱼属中,这就澄清了长期以来关于这两种鱼的混乱说法。他们通过这种研究,在论文中将中国沿海地区所产的三十七种石首鱼分为七个亚科、十三个属,其中包括过去未曾记载的四个新亚科、二个新属和四个新种,还叙述了各亚科和各属间的理想亲缘关系。
我国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据粗略统计,在全世界二万种海洋和淡水鱼类中,中国鱼类约占十分之一强。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就有外国学者研究中国鱼类,而我国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才开始有自己的鱼类学家。朱元鼎教授早在1930年前后,就将1758年以来外国学者研究中国鱼类的文献资料整理编辑成《中国鱼类索引》,以后又用数年时间写成《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骨及其牙齿的比较研究》论文。解放以后,从1952年上海水产学院成立的时候起,他所领导的上海水产学院鱼类学研究室,已经搜集到全国淡水和海洋鱼类标本数万号、近一千种,成为国内相当完备的鱼类研究基地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