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森林——农业的保卫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8
第5版()
专栏:知识小品

森林——农业的保卫者
王永安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统计:一厘米厚的表土,在森林里被水冲走需要八万年;而在赤裸裸的地方则只需三年。过去,西北黄土高原每年要被雨水冲走十三亿吨泥沙,这是造成黄河含沙量达40%的根本原因,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泥沙在三十九年内就可以把巨大的三门峡水库填满。为什么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农田缩减,地力减退;而江南却到处有潺潺溪水,常年灌溉着万顷良田?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森林。
森林,像一个忠诚的卫士,用它自身与环境的作用,抵制着水、旱、风、沙对农田的危害,有效地保卫着农田的稳定收成。所以林学家们曾断言,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森林面积占到30%,而且分布合理,就可以避免水旱等灾害。我们国家森林面积仅占10%左右,且分布非常不均,这就是水旱灾害还不能根本避免的原因。
我们知道,水在自然界里不停地循环着,江、海、湖、河和地面上的水,不停地向空中蒸腾,然后结成云雾雨雪,又降回陆地,流到江海中去。这个循环如果调节得好就是水利,调节不好就是水害。而森林就是它们中间最好的调节者。森林中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架自动抽水机。庞大的根系,延展在地下,一刻不停地从地下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叶子蒸发到空中去。一棵树仅在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发二千公升水,使森林上空和附近的湿度比没有森林的地方高15%—25%,而温度却低于摄氏五至八度。因此,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的循环,调节着水量,使这些水容易形成云,产生降水。据平均统计,森林地区的年降雨量比无森林地区多15%—20%;就是在旱季,附近的庄稼也不会感到缺水。
森林能够把水害变为水利,多大的暴雨也会被森林制服。雨水降到森林里,大约有20%—30%被密集的树冠枝叶截留住,经过蒸发又回到空中;约有70%—80%虽然穿过树冠,降到地上,但它的打击能力已经微不足道,其中的10%左右又被软绵的枯枝落叶所吸收,其余的雨水渗入地下,变为地下水。这些水因为经过枯枝落叶、土壤、岩石缝的阻挡和过滤,不带一点泥沙,成了清凉的泉水、井水。地下水走得很慢,一年才走二公里左右,夏天降的水,几个月后才流到附近的河中。因此,森林地区的河流,永远是清水长流,终年灌溉着沿岸农田,而且雨季水分不会多,旱季水分不会少。
害风不仅袭击庄稼,破坏收成,而且会增大蒸发量,使庄稼缺水,地表干燥;冬天还吹走有益的积雪。林带就像站在田边的屏障,阻挡暴风袭击。害风在距离林带高度五倍远的地方,速度就大大减弱。例如林带树高二十米,那么,在距离林带一百米的地方,风速只有原来的一半,到林带附近已不能为害了。害风离林带四百至五百米远,风速恢复到原来的60%,离一千米(一公里)才恢复到原来的风速。我们如果每隔一定距离(例如一公里)造一条林带,连续几条林带,多大的害风也会被驯服,而且变成有益的和风。
冬天的积雪,可以保持地温,使土地冻得浅,小麦不受冻;同时融雪慢,可以防止春寒和春旱,增加冬小麦收成。据统计,如果有林带,积雪只被吹走5%,积雪覆盖也比较均匀;没有林带,狂风几乎会吹走90%—95%的积雪,小麦减产10%—20%。
林带还可以从沙荒手中夺回农田。过去,陕北的流沙每年平均南侵一华里,有了林带,就像一堵墙,挡住狂风,制住流沙。河北西部的行唐等五县,被沙荒淹没农田八万多亩。解放初期,党在这里领导群众造林固沙。由于树木与环境作用,使这里改善了水分状况,形成了对农作物有利的小气候;枯枝落叶腐败后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样,这里的大片沙土变成了壤土。林带还可以使庄稼免于在晚秋和早春结霜,不致冻害田苗。
森林,直接和间接地保卫着农田丰收。大力造林不仅对农业有益,还可以增产木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