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证明 稻田养鱼 粮多鱼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9
第1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证明
稻田养鱼 粮多鱼肥
新华社武汉18日电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试验和研究,认为稻田养鱼的好处很多。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籍记载,远在三国时代就有了这种养鱼方法。解放前,湖南、广东、广西、浙江、贵州等地的山区就有不少利用稻田养鱼的。解放后,随着农田水利的改善,稻田养鱼的方法开始在部分平原地区推行。为了总结和发扬稻田养鱼经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从1960年起合作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试验是在单季晚稻田里进行的。在试验田里放养了鲤、鲫、鲩、鳙等鱼种,大部分是一寸左右的夏花鱼种。同时,和水稻的品种、密植度、施肥和管理措施等都相同而不养鱼的稻田进行对照,观察养鱼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养鱼的稻田每亩收获鱼三十五斤以上,而水稻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也都比对照田良好:水稻根系发达,有效分蘖率高,秆粗穗大,谷粒饱满,产量较对照田约高7.8%到14.3%。
试验证明,稻田里鱼的天然饵料十分丰富,计有三十多种浮游动物、植物和底栖生物。试验中投放饵料很少,但鱼生长得仍较迅速。1961年他们放养寸把长的夏花鱼种,从放养到捕捞仅三个月的时间,一般即已长到三寸以上;放养时已达三寸长的鱼种,在收获时一般重达半斤以上,也有的达到一斤的。同时,由于鱼在田里寻找食物,翻动浮土,促使土质疏松和基肥矿化,从而增强土壤养分的释放能力;鱼的粪便又是很好的稻田肥料;鱼在田里还能促使杂草减少,因此对水稻的生长是有利的。
科学家们认为,稻田和湖塘的自然条件不同,鱼在田中的生长期短,敌害较多。因此,要想获得稻鱼双丰收,首先应当选择好鱼的放养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从两年试验的结果看,放养期以在秧苗(一季晚稻)返青后为宜。这时鱼类生长最快,放养也不会影响秧苗的成活。放养规格至少应是一寸以上的夏花鱼苗,太小的鱼适应性较差,容易造成死亡。由于鱼的食性和稻田天然饵料的不同,放养的品种也应当有相应的选择和搭配,最好以放养食性较为广泛的鲤鱼为主,其次是草、鲢、鳙等品种。至于放养量,应根据稻田的大小和鱼的规格而定,不宜过密。在养鱼的稻田里,应开设一些必要的沟道和深水坑,作为鱼的栖息场所,沟道的宽窄和深浅,应以便于管理和不过多占去种植面积为原则。
科学人员在稻田养鱼试验的过程中,还研究了养鱼田水稻品种的选择、密植的程度,灌溉、施肥、中耕、喷药等问题。他们认为,养鱼田养分较多,但因释放和含量比较均衡恰当,水稻并不会发生疯长现象,一般不需要特别选择稻种,如能选择耐肥,秆硬的品种则更好。合理的密植,并不妨碍鱼的正常生长。养鱼田蓄水只要能经常保持三寸左右即可,并不要求有太深的水。在养鱼田中追施化肥和喷射各种农药,只要数量和浓度恰当,也不会引起鱼的死亡。
科学工作者认为,稻田养鱼不仅可以在单季稻田里进行,双季稻田里也可以进行。用双季稻田养鱼,在中期需要收割或耕作时,只需将鱼赶入水坑,以后再将鱼放入田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