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上下游人民共同商量互相帮助 淮安县修好管好水利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9
第2版()
专栏:

上下游人民共同商量互相帮助
淮安县修好管好水利工程
本报南京18日电 地处淮河下游、深受水旱灾害的江苏淮安人民,通力协作修好管好水利工程。
淮安县是苏北的新水网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和京杭大运河的枢纽地带。在1952年以前,这里也曾年年修水利,疏浚河道,加固圩堤[wéi-dī],可是年年仍然发生旱涝洪灾,上下游之间不断发生矛盾。1952年开始,淮安人民同里下河地区的人民一起,建成了洪泽湖水库和苏北灌溉总渠,兴修了白马湖隔堤,初步免除旱、涝、洪灾的威胁;1958年开始,全县开挖了两万多条干、支、斗渠道,建造了两万多座进水、退水涵闸,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河网,90%的农田实现了排灌自流化。
淮安县人民在多年治水工程中,深切地认识到上下游人民通力协作是办好水利的重要条件。在当前修建、管理水利工程中,公社与公社、大队与大队、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都坚持上下游兼顾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共同商量,互相帮助。例如,处于上下游的头闸灌区和涧河灌区,上游的头闸灌区需要用涧河灌区的排涝河排涝,下游的涧河灌区也需要从头闸灌区的一支渠引水灌溉,现在这两个灌区在计划疏浚和拓宽河道时,头闸灌区的干部、社员主动根据涧河灌区的需要,确定一支渠的口宽、底高,涧河灌区的干部、社员也按照头闸灌区的最大排水量的需要,把排水渠挖得又宽、又深。又如,去年夏天久旱不雨,三堡灌区的来水不够用,林集、南闸公社的干部、社员主动从一支渠匀出了一点八流量的水,帮助三堡公社解决了夏种缺水的困难。现在,林集、南闸公社在新河灌区开挖一段河道时,三堡灌区的三堡公社就积极抽调二百五十名社员,帮助这两个公社开河,开河的报酬采用评工记分的办法,由林集、南闸两个公社的各生产队年终分配时付给。
淮安县人民对流域性的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和黄河故道的管理工作,也表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沿这三条大河的石塘、平桥等十六个人民公社和三个国营农场的护堤组,不分白天黑夜,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护堤身。淮城公社城东大队第三生产队管水员邵清君,负责管理一段支渠和十多条斗、毛渠,入冬以后,结合管理麦苗和拾野粪,每天总要到每条河堤上去两趟,发现有塌塘、雨淋沟,就随时挖泥填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