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怎样管水和用水 宁夏水利电力局邀请老淌水员座谈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19
第2版()
专栏:

怎样管水和用水
宁夏水利电力局邀请老淌水员座谈经验
本报讯 据宁夏日报消息: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局邀请了川区部分县、市的十几名老淌水员,座谈管水、用水的问题,大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
有灌有排 适时适量
老淌水员普遍认为,管水用水的第一步是要处理好灌和排的关系。很多地方重灌不重排,往往造成大水漫灌和串灌,结果提高地下水位,加深土壤盐渍化,影响增产。银川市芦花公社盈北一队淌水员张进孝举出来一个例子:1956年在平伏桥挖了一条七华里长的排水沟,改良了雷家滩滩边地的土质,1957年种了四百零七亩稻子,平均单产四百二十斤;这条沟在1959年没有清挖,排水不畅,庄稼减了产。大家认为,排灌系统一定要配套,干沟必须配有支、毛沟,做到有灌有排。其次,水稻种植布局合理不合理和能不能用好水和管好水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高田种稻或者插花种稻,四周的旱田就会受浸,好田就会被浸成坏田。平罗县前进公社前进大队,原来都是旱田、高田,后来有的队在高田里种了稻子,支毛渠清挖不彻底,渠水细、水长流,渗漏严重,再加上排水沟不利,地下水位升高三米多,浸坏了附近的好田。另外,土地平整得好坏和能不能用好水也有关系。如果土地高低不平,淌水时低处适量,高处就受旱;高处淌适量,低处就要受淹。有时为了把高田也淌上水,往往低田就淌水过多,造成土地盐碱化。大家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提出来一个总的意见是淌水贵在于适时适量,有灌有排。
健全组织 建立制度
用好水、管好水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建立管水和用水组织,健全制度,把责任落实到组到人。石嘴山市庙台公社省嵬大队第十一生产队老淌水员郭占元说:“我们那里的水利局同渠道管理所,都和社、队一起建立了灌溉管理指挥所;公社和大队建立了灌溉管理委员会;各生产队都固定专人,成立了淌水小组。管水的组织要和用水的单位配合好,什么时候放水和放多大水量,都事先通知生产队,让生产队早做淌水准备;生产队也可以根据本队庄稼的需水情况,同大队、公社、支渠长或渠道管理所联系用水时间和水量。这样,灌溉指挥所订的配水计划就更能切合实际,免得渠道里的水细、水长流而浸坏附近的土地;也免得庄稼不需要水时放水,把庄稼淹坏,或庄稼正需要水时水量又不足。生产队建立淌水小组后,还要固定专人负责。把淌水任务、质量要求和工分都包给淌水员,奖罚严明,这样淌水员的责任心就加强了。”贺兰县立岗公社金星八队淌水员彭玉堂也说:“过去我们队虽然建立了淌水组,但因为没有固定专人负责,结果常发生淹滩漫路的现象;去年我们队建立了淌水责任制,给小麦淌头水时,我一人包淌二百四十亩麦田,连天连夜地操心,只用五天时间就把全部小麦头水淌上了,淌得也比较好。”
因时、因地、因作物淌水
老淌水员们都说,给庄稼淌水和给人喝水一样,要注意适时、适量。银川市芦花公社盈北一队淌水员张进孝说:“淌水先要摸透土地的脾气:漏沙地或带沙性的高地,不及时多淌点水,庄稼就会旱坏;黄胶泥地淌多了水渗不下去,庄稼就会被淹死。前些年我们在沙性地上种了一块糜子,长到一巴掌高时,我看这块糜子长得很好就没淌,结果别的糜子淌过水以后长得很好,这块没淌水的糜子却旱死了很多。淌水还要注意气温高低和天气的变化,前几年我们队在麦田里拉了三十多亩豆子,按经验割了麦子后,要淌点水杀杀土地的火气,但我们淌水时没注意天气变化,刚淌完水就下了大雨,结果把三十多亩豆子都泡死了。另外,每种庄稼都有它的‘脾气’,要按庄稼的需要淌水。麦子淌水时要猛灌,不能细水长流,要不就会把进水口的地浸坏,把庄稼淹死,有的地方还可能淌不上水受旱。水稻就不能只是用大水猛灌,而要注意勤添勤换。”
淌水也要有全局观点,兼顾邻地和邻队的利益。大家都谈到:淌水不仅要把本队的田淌好,还要替左邻右舍着想。过去有的队淌水时光顾自己抢时间、抢水,大水漫灌,不但把自己队的好地和庄稼浸坏,还影响了别的队淌水;有时有些队在自己的田边上浪稻子,乱淌水,结果把邻队的好地给浸坏了,这些现象必须避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