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丽新厂职工细致调查积极行动消除产品油污疵点 切切实实下功夫提高纱布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0
第1版()
专栏:

丽新厂职工细致调查积极行动消除产品油污疵点
切切实实下功夫提高纱布质量
据新华社南京19日电 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不久前经过细致地调查研究,采取根本措施提高了纺织品的质量。
事情是从去年11月上旬开始的。那时,整理车间验布工在检验“八八六六”白坯府绸时,经常发出这样的评价:“又是不合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们都在为这种状况着急。
丽新纺织厂是自纺、自织、自染的全能厂,布的质量一向没有这样坏过,怎么会忽然差到这步田地呢?
毛病出在纱上:纱里有煤灰,纱上有油污等等。
那么,过去用这种纱织成的布的正品率为什么很高呢?原来他们织的布一向是印染过后出厂的,经过煮炼和染上颜色,有的处理掉了,有的没有处理掉的也就掩盖了起来。而现在生产的白坯府绸出厂,不经过染色,所以显现出来了。于是全厂职工就向棉纱的“灰”、“油”等等缺点进攻了。
纺纱工场主任邓茂兴、工程师刘植昆等干部,带领一部分工人走出了车间。他们走遍工场四周,仔细地查访随同气流溜进车间的煤灰活动规律;把工场四周一座座的烟囱全部画出图样、方位,并且连续好多天轮流观察在各种风向、风力中煤灰的流向。对于白天、夜晚,晴天、雨天、雾天气流中煤灰的含量多少,流向如何,他们也都一一作了考察、记载。为了弄清煤灰是如何随着这些气流窜进工场的,他们又对工场的门窗、洞缝和进出风口的情况作了细致的了解。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工场四周近处一共有九座大烟囱,分布在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等七个方位,除了吹东北风工厂不受煤灰的影响外,其余七种风向都给工厂带来煤灰。这样,就基本上弄清了外部的煤灰和内部棉纱质量的关系。
调查如找宝,见宝心花放。工场领导上立即召集职工们开会,把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介绍。话刚落音,大家议论纷纭,情绪活跃。有的工人说:“这下子有办法啦!吹东风我就关东边的窗、开西边的窗;煤灰窜洞缝,我就封起来;煤灰有多大的本领钻进工场,我们就有多大办法拦住它”。有的人建议把大型冷风机的进风口等场所都用纱布蒙起来,不让煤灰随气流进入车间。有的人还想出了对付雾天或风力下压等极端不利条件下的煤灰侵扰的办法:充分利用洗涤室的三排喷嘴淋水,加强对进风的洗涤过滤作用。真是人多主意多,对外界煤灰影响棉纱质量的各种情况都一一地提出针锋相对的措施。并且说干就干,工人们爬上爬下,半天的时间就把车间里九十四个破窗和漏缝、墙洞等全都封闭了起来,工场主任邓茂兴还亲自缝制纱布,为大型冷风机的进风处增添过滤装置。对付各种风向、风力、气压的办法也都一一落实。在二、三天的时间内,煤灰纱就大量减少。
煤灰纱大量减少的消息轰动了全厂,也鼓舞和激励着纺纱工场的职工进一步解决油污疵点的问题。清花、钢丝、粗纱、细纱、保全、保养、运输等等各个工种的工人,都认真进行分析,发现了造成油污纱的多种原因。有的是工人手上油污碰上去的,有的是衣服上的油污靠上去的,有的是机械工具、地板上的油污沾上去的。有一种油污纱查来查去查不出原因,干部、工人就一起用白纸放在产生油污纱的机械部位上来观察。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是机械上一个油眼里的油飞溅出来造成的。全工场一共找出了一百多项造成油污纱的原因。他们又针对一个个原因订出一条条解决的办法,使油污纱大为减少。
像解决煤灰、油污一样,纱上的粗结、杂质等其他疵点也在职工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它们出现的规律,定出了相应的措施,胜利的消息一个个地传送出来。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就,工厂领导上又发动职工将消灭“灰”、“油”、“粗”、“杂”四大危害的办法固定下来,纳入规章制度。
由于“灰”、“油”等疵点问题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棉纱的质量。从去年11月后半月到今年2月,这个厂纺出的纱支的强力、支数均匀率、含棉结杂质、条干等四个指标都达到上等一级品的要求。“八八六六”白坯府绸的正品率由零上升到96%。(附图片)
广州苎麻纺织厂纺纱工人在交流用短纤维和野杂纤维纺纱接头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罗 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