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记归国华侨学生在北京工业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0
第2版()
专栏:北京通讯

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
——记归国华侨学生在北京工业大学
本报记者 杜虹
在首都东郊的北京工业大学里,有四百多名归国华侨学生,和祖国的兄弟姐妹一起,在勤奋愉快地学习着,他们将被培养成为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高级技术人材。
这些近年来从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马来亚、日本、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十多个国家回国的华侨学生,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学习热情很高,生活里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为建设祖国学好本领
从印度尼西亚泗水归国的华侨女学生黄顺禧的志愿,是当一名女工程师。她平时学习刻苦勤奋。一次制图课实习,是绘制建国门外的一座大桥。第一次去现场观察,她没有看清楚桥身结构,画不出图形。这时,同学当中已经有人画出图来,可以借来参考,但是她却又一次到现场去仔细观察,终于满意地交出了作业。又一次,在积分作业课中,要求计算圆柱体中一个电子对圆柱的引力。她反复演算了几遍,还是算不准确。最后,她才发现自己对老师讲的积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就请老师把公式重讲了一遍。老师讲完后,还再三告诉她以后可以多来问。在老师的热忱指导下,第一学年,她的高等数学、物理、制图等主要课程,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黄顺禧家境贫寒,在国外上中学时,不得不一面学习,一面在校外担任家庭教师,贴补家庭生活。高中快毕业时,她担心不能升大学。1960年3月,她全家回到祖国,在广东省英德县华侨农场落了户。年老的父母得到农场的照料,五个弟妹都入了学,她在当年9月便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现在,她的学费、伙食费都由国家补助,每月还有助学金。她深深感到生活在祖国的幸福和温暖,她说:“为了祖国的需要,我一定学好建设本领,将来做一个称职的女工程师。”
在社会主义祖国成长
归国华侨学生在学校的集体大家庭里,处处得到兄弟般的关怀和同志般的真诚相待。
在去年的一次生产实习中,学校实习工厂的王师傅,为了使学生们安全生产,特为他们找了几套防护衣罩。最后还差一套,王师傅就把自己的一身,让给学生穿。这样,在化铁水时,王师傅被溅出的铁水烫伤了脚。这时马上有人接下王师傅干的活,有人赶紧扶他上医疗室。参加实习的化工系学生彭绍洪,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激动。国外的生活告诉他处处不能忘掉自己;祖国的一切,却告诉他处处要关心别人,关心集体。他从无数事实中,深深感到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可爱。
两年前回国的彭绍洪,为祖国各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所鼓舞,不断努力学习,每次考试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很注意自己思想方面的进步。在工厂实习时,他注意学习老工人的优秀品质,同学们对他的思想和生活也很关心,经常和他一起谈心,不断地鼓励和帮助他。有些学生还向他介绍有益的书刊,使他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彭绍洪一步步成长起来,去年4月,他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愉快丰富的生活
这些幼年生长在异国的中华儿女,现在在祖国的大学里过着异常愉快丰富的生活。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学校或班级都有音乐会或文艺演出等活动。他们有着多种兴趣和爱好,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弹能拉。不久前,无线电电子学系的学生会,举办了一次精彩的文艺会演,随后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又开了一场音乐比赛会。在一次外国名曲欣赏会上,化工系的俞昌俊、郭贤武,用六弦琴演奏的古巴民歌和西班牙民间乐曲,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学校为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技艺,先后购置了六弦琴、手风琴等乐器和羽毛球、乒乓球等大量运动器具,并且开辟了许多文娱、运动场地。由柬埔寨回国的吴嘉钿和从印度尼西亚回国的钟碧芳、赵春燕,都是乒乓球运动的能手,现在他们经常参加校外比赛,受到国家教练的指导。全部由华侨学生组成的羽毛球队,时常出现在北京体育馆的练武场上,他们正在国家教练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球艺水平。
现在,这个学校的学生会,已集中各类人材组成了一个文工团,它拥有西乐、中乐、舞蹈、合唱、曲艺五个队。体育爱好者也组成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体操等九个队,使归国华侨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健康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