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发展副业生产 支援工矿建设 辽宁许多地区利用农闲有计划地恢复传统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1
第2版()
专栏:

发展副业生产 支援工矿建设
辽宁许多地区利用农闲有计划地恢复传统产品
本报沈阳20日电 辽宁许多农村公社在开展备耕活动的同时,安排部分劳力,从事副业生产。
辽宁省许多地区的副业生产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副业产品又是城市工矿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历年来农民就有利用农闲时间生产各种副业产品,支援工矿生产的传统习惯。去年入冬以来,很多地区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安排了副业生产的原料、销路和劳力。与阜新矿区邻近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各公社,为了满足煤矿生产所需要的秫秸帘,由过去供应秫秸原料改为编秫秸帘,这既便利了煤矿生产,又增加了社员收入。清原县南山城公社青年试验场场长郑元实,在参观抚顺煤矿时,发现煤矿充填需要一些柳条帘子,回来以后,就向公社建议组织一批社员上山割柳条,打帘子,支援煤矿生产。
有些地区的公社在开展副业生产时,还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了传统性的副业生产品种。例如盘山、营口等县的苇席,新民县的柳制品,北镇县的罗底,昌图等县的蒲草编织品等等。新民县的柳制品远销东北各地,去冬以来,各公社和生产队采取组织有柳编技术的人员归队和培训新手等办法增产柳制品,使产品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仅柳条包、笸[pǒ]箩、簸箕等就生产了十六万多件。
各地副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对促进当前农业生产的备耕活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营口县石佛公社因为水田多,每年稻秧育苗时期,都需要大量稻草帘子,今年各队都提早作了准备,已经织出稻草帘子二十多万片。昌图、盖平等县为了供应春耕积肥运肥的需要,就组织社员编制粪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