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金庄大队副业生产为什么搞得好? 按技术高低给予合理报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1
第2版()
专栏:

金庄大队副业生产为什么搞得好?
按技术高低给予合理报酬
河北东光县郑集公社金庄大队在评工记工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按技术高低给予报酬,促进副业生产的发展。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差别
这个大队参加捕鱼的十二个人,都是能手,第一天一共只打了六斤鱼。党支部书记金友吉问打鱼的社员金龙周、金建德等为什么打的这样少?他们说,打鱼是技术活,工分标准应高于其他农活。队干部经过商量,决定按一天打鱼收入一百元计算,记一百五十分工,另提取15%作为奖励,多打了多记工、多奖励。这一规定,使打鱼的社员上了劲,第二天一天收入了一百零三元。接着,大队在编织、弹估棉等副业生产中,都本着按技术高低分别给予合理报酬的精神规定了劳动定额,有效地调动了有技术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区别质量合理分配收益
一天,大队保管员金昌恩到灯明寺卖筐回来,社员金为春登门访问:“我编的那些筐卖多少钱一个?”金昌恩说:“十五个卖了五十一元,平均一个三元四角。”“金宝元编的卖多少钱一个?”“五个卖十四元五角,每个平均二元九角。”金为春又问:“按规定卖三元一个,多卖了怎么办,少卖了怎么办?要是不分技术高低,质量好坏,我比他们编的还要快呢!”金昌恩认为他说得有理,就去找队干部谈这件事。大家认为技术高的人应分得较多的钱,并决定按价格定额多卖的钱,一半交队,一半给编筐的人。质量不够标准、卖不上规定价格的,则从编筐奖金中扣还。这样,技术高的编得又好又快,原来光图快的社员也讲究起质量来。传授技术给以奖励
全大队只有金建阁、金瑞元、金中生三个人会钉锅盖。各队组织了四十五个妇女向他三个人学技术。开头,他们热心教,后来却冷淡了。原因在哪里呢?队干部发现,学的人多,教的时间长,耽误教技术人自己的活,他们少挣工分,积极性大受影响。大队干部开会研究了对传授技术社员的奖励办法,决定一天按钉三块锅盖作定额,教技术的钉三块按四块记工分和“提取”奖金,钉四块按五块计算。这一来,他们在教技术中认真起来,四天就有十五个人学会了这门技术。
(王润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