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合理地利用轻工业、手工业的原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1
第5版()
专栏:

合理地利用轻工业、手工业的原料
季龙
积极增加轻工业、手工业的生产,适应市场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961年,轻工业、手工业战线上的全体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的号召,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援下,在努力克服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原料不足的困难、积极增加市场急需产品的生产方面,已经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今年,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在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有关轻工业、手工业各项具体政策的条件下,加速轻工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条件将更为有利。1962年国家分配给轻工业部门的工业原料,一般都比1961年有所增加,手工业部门所需要的主要原料,也纳入了国家分配计划。轻工业、手工业部门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所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在逐步改进,轻工业、手工业部门职工的政策思想水平有所提高。这是有利的条件,是前进的基础。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合理地利用现有原料(包括农产品原料和工业原料),是当前增加轻工业、手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
怎样合理地使用现有原料呢?
合理分配,合理使用,把原料用在“刀口”上
在生产安排时,要切实注意合理分配和使用原料、材料,把国家分配的和已经有把握可以取得的原料、材料用在“刀口”上。所谓分配合理,就是原料、材料的分配要切实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使它符合于国家计划。所谓使用合理,就是企业利用有限的原料、材料,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实现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原料材料消耗等各项计划指标,从而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
安排轻工业、手工业生产,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办法。第一种办法是:不区别重点和一般,不问市场需要的先后缓急,不管生产单位能否生产出符合规格质量要求的产品,对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料、材料,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不分主次地安排生产。第二种办法是:贯彻执行优先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按产品、按企业进行分类排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料、材料,优先保证重点产品和先进单位的需要,以便生产更多更好符合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产品。
经验证明,在以上两种办法中,应该坚决采取第二种办法,不宜采取第一种办法。因为,优先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比较容易做到保证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可以用同样多的原料,为社会生产更多、更好、更便宜、更能适合社会需要的轻工业、手工业产品。采取第一种办法,就不能达到或者不能完全达到上述目的。
要采取第二种办法,就要从全局观点出发,对产品、对企业一个一个地通过排队作出具体安排。按产品一个一个地排队,就是根据社会需要的轻重缓急,先急需,后一般,优先保证市场急需产品和出口产品的生产;区别中央安排和地方安排、计划产品和非计划产品,先中央、后地方,先计划内、后计划外,优先安排国家规定的全国调拨的计划产品。在原料、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按主、次、先、后,分期分批地解决问题。按企业一个一个地排队,就是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中,区别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的不同,优先安排产品质量好、用料省、工效高、成本低的企业的生产。同时,适当注意原料、材料的配套。例如,烧碱、硫化碱不足,就应该对产品质量比较好、用料省、成本低的工厂多安排一些生产任务。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原料、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有利于增加市场供应。手工业的生产安排,还应该更多地注意安排好传统集中产区和名牌产品的生产,以便充分发挥传统产区的生产基地作用,保持和发扬传统名牌产品的特色。传统产区和传统名牌产品,一般都有其传统的合理的生产技艺和传统的合理的供销关系,以传统产区和传统名牌产品为重点,合理安排手工业生产,有利于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有利于保证完成外调外销任务,也有利于适应广大人民的消费习惯和爱好。
保证质量,节约原料,提高出品率
一切轻工业、手工业企业,都应当切实注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下,节约原料、材料,提高出品率。应当看到,由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别,现在在各种产品的制造中,同一产品原料、材料的平均消耗定额同先进消耗定额比较起来,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在先进厂与落后厂之间,这个距离就更大。拿造纸工业来说,先进的企业造一吨纸,要比一般的企业少用纸浆10%左右。造纸用的烧碱、液氯,先进的企业和比较落后的企业,消耗一般要相差20%—30%。再拿服装工业来说,做一套中等身材的男制服,先进的企业已经打破多年来“七尺裤子八尺袄”的老规矩,变成“六尺裤子七尺袄”了,也就是说,只用布十三尺左右,一般的企业则要用布十四尺到十五尺,每套衣服要相差一二尺布。各行各业都有程度不同的类似情况。由此可见,节约原料、材料的潜力很大,大有可为。只要使落后的单位赶上或者接近一般的单位,一般的单位赶上或者接近先进的单位的水平,先进单位又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就可以用同样多的原料、材料,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
在节约原料、材料、提高出品率方面,过去各地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收到很大效果,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例如,上海市制造日用搪瓷品的六家中小型工厂的职工,按照各种搪瓷制品的不同情况,通过对黑铁皮的精打细算巧裁剪,一毫米、半毫米地缩小缺口,改进开料方法。结果去年1至11月,用同样多的黑铁皮,多做了面盆六万只,汤盆十万只,口杯二十万只;利用边角余料生产出来的汤匙、碟子和瓶盖等小商品,总数达六百五十五万件。十一个月共节约整张黑铁皮二百四十七吨,占国家分配给他们的黑铁皮总量的2.6%。上海华贸毛织厂织造部的挡车工人,改变过去总要超过标准长一二毫米的作法,没有多领国家一斤毛纱,两个月的时间,就多织出了符合质量标准的长毛绒一千五百多米。看来,一毫米、半毫米的数量是很小的,但是,“集腋成裘”,千千万万个一毫米、半毫米,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正是节约“一毫米、半毫米”的精神,发人深思。我们要切实注意发扬这种节约“一毫米、半毫米”的精神,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原料、材料困难,千方百计地为社会增加财富。
经验证明,节约原料材料、提高出品率的关键,在于精打细算。因此,首先,要在职工中加强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教育,要求所有人员自觉地爱护原料、材料,发动群众,大家动手,从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上,堵塞一切浪费原料、材料的漏洞,发扬革命的实干精神,踏踏实实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其次,要切实加强原料、材料的管理,健全原料、材料的领发、保管制度,提倡优材优用,分等使用,认真改进产品设计、配方,合理下料,把不合理的消耗定额降低下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小料、碎料利用起来,做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扩大原料、材料的使用效果。
节约原料应当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合理地使用轻工业、手工业的原料、材料,应当和提高产品质量很好地结合起来。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能否取得消费者信任的首要问题,也是贯彻执行多快好省方针的一个中心环节。提高质量,延长了产品寿命,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就是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减少了废次品,节省了原料、材料的耗用,又是对社会财富的最大节约。因此,所有企业都应该以优质、高产、低耗为中心,大搞增产节约。要切实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严格生产责任制度和产品检验制度。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增加数量,增加品种。
开展回收工作,利用代用原料
大力开展回收工作,积极利用代用原料、废品、废料,是轻工业、手工业所需原料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合理地利用现有可以利用的原料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上的废弃物资很多,企业本身的潜力也不小。例如,充分利用野生原料,可以解决一部分农产品原料不足的困难。辽宁省辽阳麻袋厂去年利用野杂纤维生产了三十万条麻袋,现存的野杂纤维可以满足今年上半年的需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又如,烧碱、硫化碱不足,就可以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加强碱回收的工作,同时抓紧从内蒙古、山西多采运一些土碱、芒硝,这样,纸张、日用玻璃等产品就可以多生产一些。有色金属不足,也可以加强废金属的回收工作,注意企业本身的边角废料的利用。手工业在利用边角下料、废品废料方面的潜力更大。手工业行业复杂,品种繁多,分布面广,小而灵活,一向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适应地方需求的习惯。手工业所需的原料、材料,除了一部分必须由国家供应的以外,主要依靠恢复和发展传统的供销关系,依靠充分利用大工厂的边角下料和社会上的废弃物资来解决。工业部门同商业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加强废品废料的收购工作。大工厂的边角下料和社会上的废弃物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凡是轻工业、手工业能够利用的,都应当优先供应轻工业、手工业使用,并且尽可能地固定供应关系,实行定点供应。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还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建立和发展原料、材料的生产基地和加工改制基地。
还应当看到,大力开展修补业务,开展收旧翻新、以旧换新的业务,对于不用或少用新料、为社会增加产品也有很大的作用。
清理仓库,组织地区间、企业间的物资调济和协作
几年来,工业部门、商业部门和国家物资部门,都积存了不少物资,其中有合理的储备,也有不合理的储备。不合理的储备,要通过彻底清理仓库,合理加以利用。不论是轻工业、手工业部门本系统清查出来的物资,或者是其他有关部门清查出来的物资,都有一部分是自己急需的,或者是其他部门急需的;也有一部分是不完全适用的,或者是由于“粗、厚、大”需要经过加工改制才能投入生产的。应当彻底清理仓库,充分挖掘闲置物资的潜力,认真组织地区间、企业间的物资调济,互通有无,把清查出来的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轻工业、手工业部门本系统清查出来的物资,可以按系统进行调济,充分利用;本系统不用的,应该交物资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有关部门清查出来的物资,轻工业、手工业需要的,可以提出要求,由主管部门平衡分配。分配给轻工业、手工业的物资,也要使用好。有些物资可以在一个地区内进行调济,有些物资需要打破地区界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济。不论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调济,都要从全局观点出发,使清查出来的物资,做到各尽其用,各得其所。该调济品种的,要积极参与协作调换;该加工改制的,要认真组织加工改制;实在不能用的就“回炉”。这样,就可以使这些物资,变死东西为活东西,变小用为大用,变缓用为急用,变不合用为合用。事实证明,彻底清理仓库,是挖掘物资潜力,解决原料、材料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组织地区间、企业间的协作调济,不仅表现在处理清理的物资方面,而且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经常的比较固定的供销协作关系方面。例如,许多工厂产品固定,或者只能用整料生产,难以把所有的原料、材料都利用上,这就需要从企业外部,几个工厂组织起来进行协作,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材料。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上级规定的任务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自己需要的协作要求,提出自己能够承担的协作任务,分别同有关企业、有关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原有协作关系已经中断而需要恢复的,应该尽可能快地恢复起来;原来没有协作关系而需要建立的,应该根据可能条件,积极建立新的协作关系,并通过合同形式固定下来。现在,许多轻工业企业之间、手工业企业之间、大工业企业和手工业企业之间,都有很多这样的固定协作关系,使原料、材料做到了“大材大用,中材中用,小材小用”,大厂小厂(社),各得其所。固定协作关系的办法,过去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里被采用得比较普遍。事实证明,协作搞得好,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应当广泛加以提倡。这样,既可以为社会节约财富,又可以为许多厂、社,特别是生产小商品的合作社和工厂提供比较充裕的价格低廉的原料、材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