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做人的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3
第2版()
专栏:四川通讯

做人的工作
新华社记者 胡明俊 陈元洪
耐心帮助青年工人提高觉悟
在鱼田堡煤矿三井,一个青年矿工经常亲热地把一个中年矿工叫做“贺哥”。他和贺哥一道下井,一块吃饭,星期天有时还一起出外游玩,亲密得像弟兄一样。
贺哥叫贺同华,是三井采煤十组的支部副书记。青年矿工叫唐伦武,是新工人。把他们两人现在的亲密关系和开始认识的情况对比一下,是很有趣的。唐伦武到矿上来不到两年,却调了六次工作。当他初调到贺同华组里时,还是犯着老毛病,工作忽冷忽热,一下班,匆匆忙忙洗完澡,换上漂亮衣服,便一溜烟跑了。贺同华看在眼里,想找他谈谈,摸摸他的思想情况,可是,唐伦武老是躲躲闪闪的。有一次,贺同华在睡觉前去找唐伦武,见他躺在一个上铺上,而下铺空着。便说:“小唐,上铺爬上爬下,多不方便,搬下来嘛。”唐伦武把眼一楞说:“个人高兴,少管闲事!”贺同华碰了几次钉子,都不介意,并留心打听唐伦武的近况,知道他近来常在矿外面跑,感到来往不便,想学自行车。一次贺同华和工人们聊天,扯到会骑自行车的好处,老工人胡绍全极力夸赞贺同华车子骑得好,唐伦武越听越入神,不禁插嘴问:“贺同华同志,教我骑车,好吗?”贺同华满口答应了。从此,他们渐渐接近起来。唐伦武主动搬来和贺同华一起住;一到假日,贺同华便教唐伦武骑自行车。一天,骑过了车,贺同华趁便问:“小唐,你干活为什么老不起劲,近来忙着往矿外跑,有什么要紧事,摆一摆嘛。”唐伦武答道:“我这问题大,说了也没人解决得了。”贺同华说:“那有解决不了的,你不妨说说。”唐伦武迟疑了一阵才说:“我有两大问题:一是爱人问题,想找一个对象,近来就为这事奔来跑去;二是工作问题。我对工作不安心,觉得煤矿生产紧张,想回家搞农业生产。”“找对象并不怎么困难。”贺同华边吸着烟边慢慢地说:“我爱人在被服厂工作,听她说,那里有几个女娃儿正想找个矿工做对象呢!”“真的么?”唐伦武笑逐颜开,随即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天真地说:“就请你帮忙,让对方先看看样子。”
“别急嘛,小伙子,那有这么简单。”贺同华笑着说:“女娃儿找对象,总得挑选挑选,喜欢挑个先进分子嘛。替你介绍,人家到矿上来了解,听说你工作老掉队,连换六个班,人家会喜欢你么?年青人,应当树大志,争上游才对。你看,我们组里,同你一起进厂的唐敬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如今当了先进班长,还入了党,和人家比比,你却怎么样呢?”
唐伦武红着脸,默默地低着头。
“你说煤矿生产紧张,那是为工业生产‘粮食’嘛。”贺同华继续说:“生产建设、人民生活,那时缺得了煤。不错,我们天天钻黑洞,和好些职业比,是要艰苦些,正是这样我们就更光荣哪。其实,如今矿山的条件和旧社会比,已经很好了。拿我来说,十来岁就给资本家卖命,一天吃不上两顿饭,终年没裤子穿,还经常挨打受骂,谁管你的死活。有一年,我光着身子在井下背了一年烂稀泥煤,背磨破了,腿肿烂了。到年关,我向老板请半个月假,他不但不准,反说我偷懒,把我痛打一顿。看,我这条臂还有那次打的伤痕。现在你们工作、生活条件都这么好,还不想干,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这天,贺同华从谈爱人问题入手,向唐伦武具体进行前途教育,阶级教育,使唐伦武解开了思想疙瘩,提高了认识和觉悟。
以后,贺同华不断耐心教育唐伦武,他有进步就鼓励;有困难和缺点就及时帮助。唐伦武慢慢地转变了,工作劲头十足,月月出色地完成任务,曾在三个月内创造了十八次新纪录,多次被评为生产上的健将、标兵。
妥善安排老工人的生活和工作
贺同华到十组工作后,就注意研究老工人的生活和工作。他知道张义荣在煤矿干了几十年,论技术,在鱼田堡煤矿是数一数二的。但他的劲儿和本领,还没充分施展出来。他细心调查,发现张师傅生活上、工作上还有些具体问题,需要照顾和解决。在生活上,张师傅常常叨念他家离矿远,不能常常回去安排家务,看看子孙。贺同华便同行政干部商量,把他的换班日期和休假日连在一起,使他每次换班加上假日,有两天半空闲。这样,张师傅月月都能回家,感到非常高兴。贺同华还发现,组里给张师傅安排的活,大都是打风镐,劳动强度大,不大适合年纪大的人干,便建议行政安排他做守煤眼,处理垮塌等劳动强度较轻但技术要求更高的活,充分发挥了他的技术专长。这么一来,张师傅满心高兴,逢人便说,贺同华同志真关心人,事事想得周到,往后有啥破不了的难关,全交给我好了。这位技术精湛的老师傅的积极性,就这样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去年秋天,采煤十组工作面的一个溜煤眼突然阻塞,已采下的三千多吨煤溜不下来,严重威胁生产的进行。技术人员下井研究几次,都感到棘手,没想出疏通煤眼的办法。张义荣从运输巷道搭着梯子,爬上十多米高的溜煤眼,胆大心细地检查一番,发现眼子被一块大石头堵住了。琢磨一阵,想了个妙法:在溜煤眼附近找个适当位置,装上适量的炸药,接上长引线,然后把引线点燃,只听得轰隆一声响,炸药恰好把那块堵塞眼子的大石头炸掉,原煤像瀑布一样哗哗直流下来。
采煤十组遇到的许多技术难关,都是张师傅解决的。当人们称赞他越老干劲越大时,他笑迷迷地说:贺同华同志这样关心我老头子,家庭、生活、工作,啥都给我安排得周周到到,我那能不在工作上多出把力。
帮助干部改进思想作风
贺同华特别注意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
三井采煤十组从前年下半年到去年4月的生产任务,一直完成得不好。贺同华调来后细摸情况,发现主要是由于有些干部思想、作风上存在一些缺点,特别是大组长赵世全,工作拖沓,不上劲。有一次,他同赵世全谈这谈那,发现赵世全工作不起劲的原因是不愿当干部,他认为当干部麻烦辛苦,吃力不讨好。
贺同华针对赵世全的思想和出身,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对他说:“老赵,想想你的过去吧:从小你父亲就死了,不上十岁就给人撑船,老板嫌你人小光吃饭,硬把你抛下河去淹死,算你命长,被人救了起来。以后还不是到处受折磨,谁给你吃顿饱饭,穿件暖衣,把你当人看?今天,党培养你,信任你,把管月产万多吨煤的事交给你管,过去资本家肯叫你管吗?咱们当了家,就该好好管自家的事嘛。想想看,如果不好好管,对得起党和国家对你的培养吗?”
这一席话,启发了赵世全的觉悟,他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思考,渐渐明确了一些问题。贺同华趁热打铁,又找了些党员、老工人多次开会,进一步帮助赵世全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克服具体困难。赵世全见到党组织和群众这样关怀他,帮助他,就下定决心要做好工作。原来组里的两个采区工作面比较乱,经过赵世全抓紧整顿,不上半个月,便井井有条了。一次,井下巷道石门起火,赵世全一面冒着浓烟救火,一面指挥工人安全撤退。他一直在井下战斗了十几小时,终于灭了火,保证了采区继续生产。前些时,他们小组接了一个新工作面,地质条件差,煤很薄,天底板坏,常常垮塌。赵世全和老工人一起,摸出一套既安全、工效又高的采煤法,使这个工作面的月产量由三千多吨提高到五千九百多吨。
(附图片)
赵以雄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