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对不同意见要具体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3
第5版()
专栏:

对不同意见要具体分析
张玉民
讨论问题,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既有共同的认识,又有不同的意见,这是符合实际和合乎情理的。有各种不同见作比较,互相启发、补充、修正,有助于活跃思想,端正认识和深化认识。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对不同意见作具体分析,是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的前提。比如,只有分清在各种不同意见中,哪是正确的意见,哪是错误的意见;或者在一种不同意见中,哪是正确的部分,哪是不正确的部分,等等,然后才能决定对哪种意见采取哪种态度。
如果不同意自己的认识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无论它是来自上级还是来自“下层”,是出自多数人之口还是出自少数人之口,都应当虚心听取,勇于接受。这才是服从真理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一旦发现自己的认识不正确,或有不正确的成分,都应当勇于承认,痛下决心,抛而弃之。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郑重态度。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就只知道崇拜真理的人,一个一当被说服某些道理并不正确,不管自己费了多少功夫才得到它们而又多么珍爱它们,便立刻把它们扔开的人”(《回忆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38—39页)。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这种伟大的科学精神。
如果不同意自己的认识的意见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坚持这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或职务的高低,也都应当本着服从真理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而不随声附和。当然,在坚持正确意见的同时,又要注意团结同志。即使自己的意见很正确,理由很充足,也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耐心地进行说服,并帮助持有(不正确的)不同意见的同志,分析究竟错在哪里,启发其自觉,修正其错误,提高其认识。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主张批评要“意激言质”,即意见尖锐,但语言朴直,这是很对的。否则,意浅言激,道理并不怎么充分,却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子,以自己的肤浅的或不正确的看法强加于人,就很难达到既坚持真理,弄清是非,又能团结同志的目的。
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是统一的。不坚持真理就不能修正错误,反之要修正错误就必须坚持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个复杂的问题。就人的认识说吧,一方面,人们的主观认识,是客观实际情况的反映,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人的主观认识又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具体说,我们每个同志的认识,都有比较正确的时候,也有不正确的时候,完全正确是很少的。因此,都要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以鉴别正确的认识和不正确的认识;既帮助别人,又要接受别人的帮助,既能说服别人,又能被别人所说服,既要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也要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但是,正确和错误往往并不是一望便知的。有时,意见是正确的,但它没有被大量的事实所证明,或者说不清楚,人们一时不能接受;有时,意见是错误的,但它能被人说得井井有条,自圆其说,仿佛在事实上确乎如此,叫人难以一眼识破其真伪。而且,正确的意见,往往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含有某些不甚正确的成分;错误的意见,也往往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错误,而含有某些正确的成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上正确”或“基本上错误”。情形的确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据实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明辨是非,区别真理和谬误。特别是对那些既有正确部分,又有不正确部分的意见,更需要进行反复、深入、具体的分析,才能逐渐分辨清楚,从而恢复真理和谬误的本来面目。在这里,正如列宁所说的:“不用相当的独立功夫,不论在哪个严重的问题上都不能找出真理;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6页)
所谓分析,就是要如实地辩证地看待问题,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经过一番思考工夫,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例如,在总结经验,讨论问题时,只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意见,我们就会发现,在各种不同意见中,往往有相同的见解;而在相同的意见中,又往往有某些区别;在正确的意见中,往往有某些不确切的地方;而在错误的意见中,又往往有某些可取之处,等等。即是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有的是基本上正确,有的又是基本上错误。我们承认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不要是非界限,在是非之间“抹稀泥”,来个折衷主义;而是说,我们应当从这种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应当受“是则是,否则否,除此以外即是鬼话”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见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页)。毛泽东同志从来都教导我们要有冷静的头脑,要学会科学分析的方法,要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客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离开客观实践,抱着主观的随意性看待问题,对某事说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说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这是“对于复杂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的坏习惯(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学习和时局》)。对于不同意见不作具体分析,“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是不会符合实际情况和符合辩证法的,因此,它不能帮助而只会妨碍我们认识客观真理、正确地接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我们知道,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它获得高度科学的概括之前,总是通过各种不同认识、不同意见,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得到反映的。对于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众议纷纭,其说不一,不说明别的,正是说明这件事的本质已经暴露得比较充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它离“真相大白”和获得科学结论的时候也就不太远了。对于这些不同意见不加分析,简单地宣布是或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甚至于把不同意见,一律视作“反面”意见而加以排斥,这就有意无意地在各种不同意见中间竖起一块石头,堵塞了别人的言路,从而也堵塞了自己的思路,因而十分不利于提高认识。相反,对于这些不同意见,审慎地加以分析、“甄别”,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批判地吸取,那就有助于不断丰富和提高我们的认识,有利于正确地接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总之,对任何不同意见都要具体分析。要分清哪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哪是错误的,应当修正;哪是正确的部分,应当吸取;哪是不正确的部分,应当舍弃。我们在坚持正确意见的时候,要有玉中剔瑕的精神,精益求精,不要囫囵吞枣,鱼龙混杂,真假并蓄,把不正确的东西也保留了下来;我们在纠正不正确意见的时候,需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哪怕是很微小的有益成分,也要拿来滋养自己,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律加以排斥,把其中某些好的东西也丢掉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真理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总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如果因为它尚有某些缺陷,就“一棍子打死”,哪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呢!换句话说,我们坚持真理,是有几分坚持几分,既充分肯定那些应该肯定的东西,又不把谬误也当作真理来坚持;我们修正错误,也是有几分修正几分,既毫无保留地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东西,又不把正确的东西也当作错误的加以修正。这便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的精神所要求于我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