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在香港演出的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2-23
第6版()
专栏:

在香港演出的杂感
上海青年京剧团艺术指导 俞振飞
我们上海青年京剧团自从去年12月18日应邀抵达香港,于21日开始公演以后,前后在港演出二十九天、共三十九场,场场客满,受到了香港同胞的热烈欢迎。
作为一个过去曾经在香港有过较长时期居留经验的京昆艺人,这次旧地重游,抚今思昔,自有一番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的,是欣慰、自豪,然而又决非这四个字所能概括。这里,权且记述一二,虽然挂一漏万,也只算是向关心我们的读者们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这次我随团去香港演出,首先一个强烈的印象是看到了香港同胞对我们这个年轻的祖国艺术团体的热情关怀,看到了香港同胞对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记得我们上海青年京剧团乘坐的列车刚进九龙车站,我们已经从车窗远远看到月台上迎候我们的港澳同胞那样兴奋地摇动花束,那样热情地鼓掌欢迎。列车尚未停稳,许多过去认识的老朋友都已经迎上前来和我们热烈握手。然而,最使我们感动的,却是在车站大门外面鹄[hú]立久候的无数不相识的香港同胞。他们欢迎我们的热烈情绪,的确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在这些可敬爱的普通观众中,有不少人都是早在我们车到之前三、四个小时就赶来等候我们的。
香港同胞对我们剧团的关怀也表现在热情提出意见,帮助我们研究、安排演出剧目中。当我们尚未确定究竟是先上《杨门女将》,还是先上《白蛇传》的时候,香港的朋友们帮助我们分析了当地观众的艺术欣赏习惯,建议我们先上
《白蛇传》,再上《杨门女将》。我们接受了这个建议,事后证明,香港朋友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白蛇传》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神话,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香港正如在祖国其他地区一样地流行,一样地为人们所熟悉。这些看过我们彩排演出的香港朋友们还竭力称赞这出戏文有文唱、武有武打;载歌载舞,亦喜亦悲。他们说:这些演出上的特色是符合我国各地人民传统的艺术欣赏观念的。香港朋友如此细致的关切,如此热情的鼓励,对我们在香港的演出,增添了不少信心。同时,我们也从这种殷切的关怀和期望中更加感到我们剧团的责任重大。全团同志都知道自己该如何勤奋努力,把演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才不负香港同胞的厚望。
我们在香港的演出开始了,第一场演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在我们剧团的生活中似乎就充满了鲜花和掌声。虽然戏票已经售完,可是戏院票房门前的候票长龙,仍然一天长似一天。许许多多看过我们演出的香港朋友热情地来“探班”,他们在对我们演出的绝口赞誉中,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文化艺术事业一日千里、飞跃前进的强烈喜悦和自豪的心情。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迫切地期望有更多的像上海越剧团、上海青年京剧团一样的祖国文艺演出团体到香港去演出。在我们演出的过程中,香港朋友们一再挽留我们在那里多演几天。好多朋友从我们演出开始一直到结束,都把看我们的演出像排重要的工作日程一样,安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他们赞美祖国新生一代艺术人才的成长,自然也赞美培养新生力量成长的伟大、英明的中国共产党;对比之下,他们叹息有多少有绝活的老艺人过去在旧社会穷愁潦倒,抑郁终生。不少香港朋友对我说:上海越剧团的演出,使我们看到了地方戏的巨大发展;北京中国京剧院京剧四团主演的影片《杨门女将》又使我们看到祖国古老艺术的新生,新人的成长;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奇迹。这次你们上海青年京剧团的演出,更使我们确信这样的奇迹,不是个别的。现在祖国各地各个剧种的确都在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地在发展、在成长。有的老朋友看了我的戏,对我说:七年不见,你比过去在香港的时候更年轻了,嗓子、扮相也比过去好!他们偶尔想起反动派说老艺人被“摧残”的谣言,这时也不禁哑然失笑了。有时,他们也问起另外一些老艺人的近况,当我告诉他们,七十六岁的盖叫天老先生如何老当益壮,不久前中央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还在他演剧生活六十五年前夕在北京举行盛大的收徒传艺的活动;周信芳院长最近又如何在北京举行了同样盛大的演剧生活六十年的纪念活动时,香港的朋友们都为此感到兴奋。有一位朋友说:老艺人在旧社会是棵草;只有在新社会才是个“宝”!
这句话说得真好。它引起了我无限的感慨。记得这次我们在香港演出的时候,一位工商界朋友为我们剧团举行盛大的宴会。有一位香港的老朋友和我碰杯之后,一定要我说一说重游“香港”的感想。也许我当时有几分酒意,说话太直了些,但是这几句话倒还是真话。我说:七年一别,恍若隔世。想当初,我困居香港时,有几次演戏都得自己拿了票到人们府上打躬作揖,请求帮忙。当时虽然有些朋友肯帮忙,但却也有个别朋友的表现是极为冷淡的,假如我送十张票子,他们往往只勉强拿下两张,而且一叠声地说“好嘞!好嘞!”似乎把我当作“打秋风”的。这次,我来香港,情形完全相反,倒过头来是有许多朋友要我帮忙,他们说来说去一定要我帮着买几张票子。当我拿出几张剧团免费招待的上好戏券,请他们来看戏的时候,我真正感到自己是“扬眉吐气”了!
然而,话又得说回来。除了个人的扬眉吐气之外,我更多的喜悦却是看到了自己也参与其事、花过一些心血培养的一代新人的成长。当蔡正仁、费振年等等青年演员在演出中获得满堂喝彩声的时候,我感到了最大的喜悦和安慰。当香港朋友们在我的面前称赞我教的学生们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由衷地感到:一切应该归功于党!是党,救活了昆曲!是党,使我年轻,使我年过花甲,依然想发愤做一番事业!也是党,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得如此可爱,如此善于学习!正是这一切,使我感到自己应该继续提高,应该把摸索了半生的一些艺术经验更好地传授给下一代,和他们一起为伟大祖国的艺术事业,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