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踩高跷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05
第4版()
专栏:

踩高跷及其他
杨垦夫
翻阅报纸,看见有文章介绍踩高跷[qiāo],不禁回忆起过去在农村过春节看见的闹“红火”的景象。那时有各样的文娱演出,其中就有踩高跷。踩高跷的表演者穿着彩色服装,高蹈人群之中,边走边舞,煞是好看。不过,这也得有一定技术。试想用硬突突的木棒走路,还要扭秧歌,有的甚至大劈叉来一个卧鱼式,一直快坐到平地又自己站起来,没有一套真功夫能行么?有时各村高跷还相互比赛。听说过这样的事,在离我们那里不远的地方一次比赛中,有个少年赛手就是因为来不了那艰难的大劈叉等动作而输了。少年发现自己腿劲和功夫不足,回来苦练了一年,第二年春节再次上场,他不但能在高跷上谙[ān]熟地扭秧歌,还能连来大劈叉、单足跳,这次他成为当地最优秀的高跷手。
这少年练高跷的故事,使人想到不少东西。人总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有句老话说:“学然后知不足”,在认真的学(去作、去比、去看等等)当中,不足就会被发现。但对待不足的态度却有不同。不敢正视,固然不对;灰心丧气,也没出息。实在的不足,只有用实际的努力去克服。而这又岂止踩高跷是这样呢?马克思起初是学法律的,也学过哲学和历史,但在编莱因报时,为了维护摩塞耳地方农民的利益,反对禁止农民伐树的反动法令,他同莱因省省长展开了像伐树这样经济问题的论战。在这场斗争中,他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学方面学识不足。马克思对这不足的回答是积极钻研经济问题、攻读经济著作,从此开始了愈进愈深的巨大的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是,不足被改变了,并且与恩格斯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从古到今,有多少改变不足、转弱为强的实例,可以雄辩地证明:不足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发愤改变不足的雄心。如果,人能善用其长,善去其短,而且努力去其短,不畏艰难险阻,那么他就有希望攀上高峰。
愤而后强,作而后果,变而后通。《中庸》里说:“好学近乎知。”这是对“学然后知不足”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学中发现不足,知不足更加好学,不知就会逐渐被克服而达到知,所以说,发愤好学就是知的前奏,就是“近乎知”。当然,旧的不足消灭了,新的不足又待人去克服。面对不足,我们永远要用旺盛的斗志去对待。“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足可以被我们克服,而通向胜利的路上需要的是自强不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