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明代出版家毛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06
第6版()
专栏:

明代出版家毛晋
路工
毛晋,名凤苞,字子晋,江苏常熟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正月五日,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七月二十七日。毛晋少为诸生,非常喜欢读书。大约三十岁左右,就开始经营出版事业,一直到他去世。他对文化事业的贡献,远远超过历史上和他同时代的出版商。因此顾湘曾经说:“汲古阁之名,照耀宇宙内。”
明代至万历、崇祯年间,刻书风行一时,南京的三山街书铺林立,苏州、杭州、徽州、福州、湖州等地书铺普遍发展,而且书铺所刻的书,插图精益求精,都在竞争。当时毛晋的汲古阁可以说是异军奇起,专一购求宋、元刊的珍本书,他在自己门口墙壁上贴着一张广告:
有以宋椠[qiàn]本至者,
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
百。有以旧抄本至者,每叶出四
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
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这样,湖州一带贩书商人,一船一船满载古籍,送到七星桥毛晋的家门口。当时常熟流行着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毛晋络续买进的珍本书,达八万四千册,造了一座汲古阁目耕楼,将书藏在里面。这种高价收买的经营方法,使他能收到大量宋本。他藏有很多南北宋内府所藏的珍本书,形成了他大规模校勘、出版书籍的条件。
毛晋收到古籍的珍本书,不是像地主、官僚的藏书家,作为装饰门面的古董去欣赏的。他的目的自然是首先为了营利。但是,他对文化的态度比较严肃、认真。他将珍本公诸于世,帮助了校正古书传刻中的错误,当时他藏书的目耕楼,书架上下三楹[yíng],用十二生肖编成十二个书架的号码,井井有条。每天他坐在楼下,如饥如渴,一边读一边校,雠[chóu]其譌谬。他所出版的书,大多数用宋本作底本。有人问他:“人但多读书耳,何必宋本为?”他举宋本唐诗“种松皆老作龙鳞”作证,说明当时刊行本作“老龙鳞”的错误。而且他所出版的书,比当时一味图利的书铺要认真。当时商业上广告已经风行,不仅书铺要在书的扉[fēi]页上作广告,像安徽程君房的《墨苑》,方于鲁的《墨谱》,为推销自己制造的墨,请海内名作家、名画家来作广告,大肆宣传,而毛晋汲古阁所刻的书,却用跋语,以质取胜的办法,去争取市场。毛晋每刻一书,都有他写的跋语。跋语中介绍该书的作者或编者,说明过去有哪些版本流传,他所用的是什么样版本,有什么优点。这些跋语,不仅起了最好的广告作用,而且对读者说来,是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当时陈瑚称赞毛晋:“勘雠流布,务使学者穷其源流,审其津涉。”因此汲古阁刊行的书“遍行天下”,“至滇南官长,万里遗币以购毛氏书,一时载籍之盛,近古未有也。”
当时他雇有印刷工人二十名,刻字工人不知道有多少,据记载家中僮仆都参加了抄书的工作。那时刻书的费用很低,三分银子刻一百字,每两银子换不到七百文,一百字只得二十文。但是毛晋并没有从大量出版书籍中获得暴利,相反,书刻得多,他经济上越来越困难。他校刻《十七史》、《十三经》,从崇祯元年(1628)开始,每年订正经史各一部,十三年如一日,到庚辰年(1640)除夕,《十三经》已经刻完,但是遇到接连两年荒灾,只好卖田三百亩,继续刻《十七史》,到甲申春,遇到大乱,将板片藏在湖边岩畔草舍中,“水火虫鼠,十伤二三”。他“呼天号地,莫可谁何?”乱后,他“收其放失,补其遗亡。”仍旧将《十七史》浩大的篇幅,继续刻成,但是“其费倍蓰[xǐ],奚止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很明显,他在进行出版活动中,虽然经营得法,但一遇到天灾人祸,独立经营,没有援助,只好逐渐将田产赔进去,不能得到更大的顺利的发展。
毛晋从天启末年开始刻书,一直到去世,三十多年间苦心经营出版事业,他自己说:“夏不知暑,冬不知寒,昼不知出户,夜不知掩扉。迄今头颅如雪,目睛如雾……”,因此他所刻印的书的数量,超过历史上以及他以后的独立经营的出版家。据《汲古阁校刻书目》不完全统计,刻版共十万九千五百六十七页。要是每版刻二百字,共二千一百九十一万三千四百字,大约全部统计,校刻的字数总有三千万以上。这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实在有很多宋刻本,靠他翻刻,流传下来。甚至像他所刻的《六十种曲》,今天我们还用来重新排印,因为其中有的剧本找不到别的刻本。他所刻的《三唐人集》、《四唐人集》、《五唐人集》、《六唐人集》,清代学者都称为校刻精善。他大量刻印中,虽然苦心校勘,但是还是有错误,尤其《十七史》因在避乱中刻成的,所以错误较多。
他所刻的书,几乎都是大部丛书,如《津逮秘书》,有十五集一百四十五种书。他印刷所用的纸张,也是到江西造纸厂特制的,厚的叫“毛边”,薄的叫“毛太”,今天还用“毛边纸”这个名词。
毛晋于清顺治十六年去世后,他的第五个儿子毛扆[yǐ],还继续刻了一些书。但是当时随着改朝换代,战争的破坏,因此南京、苏州、杭州的书铺,都关门了,结束了明末书业繁盛时期,毛氏汲古阁也消亡下去,无法重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