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访拉瓦尔品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08
第5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访拉瓦尔品第
张海涛
飞机从卡拉奇起飞,沿着西巴基斯坦的狭长地带一直向北,越过西巴基斯坦首府拉合尔,再北飞一百八十英里,这时,机翼下面就出现了一座背靠高山,面向平原,被林木密密覆盖着的城市,这就是巴基斯坦临时首都、军事重镇拉瓦尔品第。
拉瓦尔品第位于西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的北部,离印度、阿富汗很近,与我国的新疆和苏联也相距不远。在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的时期,这里是英属印度军队北方司令部所在地。1959年夏,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在拉瓦尔品第附近建立一个新首都,并决定在新都建成前,先把中央政府从卡拉奇迁到拉瓦尔品第。从那时起,拉瓦尔品第就成了巴基斯坦的临时首都。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机关,从1959年10月正式开始迁往拉瓦尔品第。已经迁来的中央政府机关,暂时地全部安插在兵营区里。由于拉瓦尔品第房子不够,目前一部分中央政府机关,包括外交部、法律部等和全部外国使馆,都仍留在卡拉奇。政府已经在拉瓦尔品第北郊划出了一块土地,作为未来首都的地址。建都工作正在筹备中。官方宣布,新首都将在今后五年内初步建成。
拉瓦尔品第城南北狭长,一条叫勒依拉拉的小河从东到西直贯全城,把整个城市拦腰切成两半。河北岸是市区,河南岸是兵营区。兵营区占了城市的大部分面积,过去曾驻过英帝国主义的军队,如今则是巴基斯坦陆军的屯兵之地。拉瓦尔品第全市人口约三十一万,其中兵营区人口约占半数。在旅馆里,可以听到从兵营里发出的军号声。漫步街头,只见军队营房四处林立,一辆接一辆的军用卡车在马路上来回奔驰。这里道路宽阔,环境整洁,一幢幢西式建筑物点缀在树木和花草之间,好似一座大公园。直到现在,居住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们仍大都讲英语,穿西服;政府机关和商店的招牌,街道的名称,一律用英文。
河北岸的市区,则完全是另外一幅图景。这里是本地中、小商人和劳动群众的聚居区,街道狭窄,尘土飞扬。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讲本国语言,建筑物大都沿用本国民族形式。商店的招牌几乎一律采用巴基斯坦本国主要文字之一的乌尔都文。电影院里完全放映国产影片。人们的衣着一般严格遵循本国民族习惯,男人多穿灰色或白色上衣,白色大裤;妇女一般上着黑色或淡青色紧身长褂,下着极为宽大的白色长裤,面戴黑纱。这里的商店也大都出售本国产品。有一条街上,几十家商店几乎全是出售本地制造的精巧的铜器。在
日光照射下各种式样的铜质器具光彩夺目。在另外一条街道上,一百多家小店铺全部出售妇女用品,包括各种式样极为美观的妇女服装、头巾、银质和石质首饰等,全是巴基斯坦本国匠人的杰作。
拉瓦尔品第所在的素安河流域,是巴基斯坦古代文化的摇篮。在这里曾发现过若干万年以前人类使用的工具,考古学家们把它称为素安文化。两千年以前,拉瓦尔品第西郊的塔克舍拉是个很著名的佛教胜地,那里的塔克舍拉佛教大学是当时印度两个最大的佛教学府之一。我国唐朝玄奘[zàng]法师在公元七世纪时,曾不辞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前来拉瓦尔品第和塔克舍拉,向这里的僧俗人民请教。在现在的塔克舍拉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出土文物,包括有公元前两百年到公元第五世纪时当地人民雕刻的各种佛像,当地人民使用的各种器具、货币等,这充分表明了当时拉瓦尔品第附近地区文化繁荣的盛况。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给拉瓦尔品第的现代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目前,整个城市没有一个戏院;当地人民丰富的民间歌舞传统几乎濒于中断。拉瓦尔品第人民在争取文化复兴方面,正在进行艰苦的努力。
拉瓦尔品第人民对中国人民抱着深厚的友情,对来自新中国的客人给予热情的接待。有些朋友很喜欢谈有关玄奘的故事,谈他们自己幼年在学校时如何回答老师提的关于玄奘的考试题。他们对玄奘法师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把中国人民的友情带到拉瓦尔品第来倍加赞扬。有的朋友很喜欢谈鲁迅和他的作品。有些从卡拉奇、达卡等地迁来的朋友,则特别喜欢追述他们在1956年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的盛况,并且殷切希望中巴两国关系能够改善。人们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成就感到特别高兴,觉得中国给东方被压迫民族带来了荣誉。有些朋友很兴奋地给我们吟诵巴基斯坦已故诗人依格博尔在1930年写的下述诗句:
酣睡的中国人已经觉醒,
喜马拉雅山的潮水开始奔腾。
他们借用这种诗句来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赞美,并表示希望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建设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