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拂晓公社党委书记李德纯工作细致踏实 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1
第1版()
专栏:

拂晓公社党委书记李德纯工作细致踏实
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
从生产队缺乏牛绳的“小事”开始追根寻源,发现糯稻定产不合理的大问题。一面依靠群众解决牛绳不足的困难,推动了备耕;一面合理解决糯稻的定产问题,为来年绳索原料(糯稻草)作了准备
据新华社合肥10日电 安徽定远县拂晓公社党委书记李德纯,从一件“小事”中,追根寻源,解决了备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久前,李德纯在县委开过讨论备耕工作的会议后,回家途中,想沿途了解一下生产队的备耕情况。当他快到新河大队寺后周生产队时,已是夕阳西下,劳动一天的社员们正背筐荷锄地散工回家,田里返青的麦苗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嫩绿,庄前庄后堆积着一堆堆肥料,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到了庄上,李德纯和生产队副队长侯齐中谈起备耕的情况,侯齐中一一答复得很清楚。种子作了两套准备,肥料、农具都比往年准备得多,准备得早。看来这个队里的备耕工作,似乎已经妥当了。是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呢?李德纯决定利用晚饭后社员休息的时间,再找群众仔细谈谈。当他来到老农姚绍龙家时,看到姚绍龙正在搓牛绳。李德纯便问道:“你们队上的春耕生产准备得怎样了?”姚绍龙皱起眉头说:“队里只注意准备大家伙,小东西都不放在眼里,我们正抽空赶着搓牛绳哩。”姚绍龙还接着说:“别看绳子这东西小,它在春耕中用途可大哩,耕田耙地要它,挑担子要它,牵牛要它,还有筐上,犁梢上样样都少不了它。”李德纯听了,觉得是个问题。于是他又访问了许多群众,了解到这个队还有几条牛没有配齐耕绳,筐绳、牛绳还缺八十多根。老农姚绍凤还告诉他:目前绳子不足主要是没有原料。这种原料是名字叫“气死麻”糯稻的稻草,去年因为糯稻种得少,所以现在特别感到缺乏。另一个社员朱克友对李德纯说:“去年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原料,队里只好用籼稻草凑合着用,搓出来的绳子不经用,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犁田进度。”李德纯听了这些情况后,认为事情虽小,如不及早解决,春耕一到也会耽误事情。于是他便坐下来和队干部、社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有的提出上山砍葛藤代替;有的建议和邻近的上肖生产队用山草对换一些糯稻草;还有的提出清理补结旧绳索。李德纯认为这些意见很好,建议生产队采纳。
晚上,李德纯睡在床上不断地思考着:“气死麻”糯稻,去年公社安排了一千多亩,后来许多生产队都反映天旱,只栽下了五百多亩,究竟是天旱呢,还是存在别的问题?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到绳索准备充足的上肖生产队进行调查。队长李世奎告诉他说,“气死麻”糯稻秸质软性韧,是做绳子的好材料,但花工多产量低,和一般籼稻一样定产,社员不愿多种。1959年队里考虑了这个问题,经队委会讨论,决定在定产方面低于一般籼稻,即收八十斤抵一百斤产量,这样社员都乐意栽植了,因此队里绳索原料年年有余。
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了,原来“气死麻”栽得少,主要是定产问题。看来绳子虽小,问题挺复杂。他想,目前各生产队都在忙于准备农具,而对细小问题可能疏忽,寺后周生产队如此,其他地方也可能有类似问题。李德纯回到公社以后,又检查和询问了小祠王、丁白、谢集等几个大队的备耕情况,发现这些大队也都感到绳索缺乏,有的大队缺40%,有的缺60%,还有些生产队连一根绳都没有准备,社员们正在发愁。如果绳子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全社春耕生产。为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公社党委和管理委员会立刻召集会议,结合传达县委对备耕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大队再仔细摸摸情况,认真解决像绳索这样一些“小问题”。并指示缺少绳子的各队可发动群众上山砍葛藤,开展队与队之间调济,并且清理和补结旧绳索。会上,公社还特别提出了上肖生产队对“气死麻”定产的办法,建议各队研究推广,迅速落实今年的“气死麻”糯稻种植计划,解决明年的绳索原料。各队根据公社的指示,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措施,有的上山砍葛藤,有的清理旧绳索,有的实行等价调济。耿河大队上山砍了三千多斤葛藤,全大队七十头耕牛,平均每头配齐了五副耕索。全社十三个大队在五天中就准备了耕索三千多副,牛绳四万多根,其他如筐绳等也发动社员自己准备。目前全社的备耕工作,大的如犁耙,小的如牛鞭牛绳都已准备就绪,春耕生产正在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