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科学研究部门 聘请41名农牧民为特约研究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1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科学研究部门
聘请41名农牧民为特约研究员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内蒙古自治区有四十一名蒙、汉族农牧民,最近被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
这些农牧业生产中的能手,最近正同其余五百多名先进生产者在呼和浩特开会。他们都是解放后培养出来的专家。有的善于改良土壤,改造盐渍土;有的在选育优良品种,积肥造肥,培植马铃薯、甜菜、果树、蔬菜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还有一些放牧牲畜的能手和兽医人员,运用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了母畜高产多收、仔畜健康成长的优异成绩。
三十一岁的蒙古族牧羊能手旦巴,在翁牛特旗草原乌兰敖都(蒙古语:红星)公社里,负责放牧羊群。由于虚心向当地老牧民学习,刻苦钻研改进放牧技术,他已经找到一套科学的羊群放牧、配种、接羔、保育等经营管理的方法。他管的这个羊群,最近五年连续实现“百母百仔”,头数比1957年增加了七倍多。
另一位五十三岁的贫农出身的郭老虎,不仅能把一个公社生产大队的工作领导得好,而且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具有特长。他所在的村庄原来是个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方,1951年农作物产量平均每公顷只有五百九十二点五公斤,被称为低产区。郭老虎团结当地各族农民,采取引洪淤澄、改良土壤的办法,把二百七十公顷的沙地、碱地变成了良田。
自治区科学研究机关准备帮助这些农牧民专家系统地总结经验,以丰富全区农学、畜牧学的内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